【影音】後威權時代檢視我國信仰自由權之落實「 太極門」 冤案平反十六周年紀念論壇

今年指考分科測驗題材加入轉型正義、白色恐怖等議題,然而台灣的轉型正義考試及格了嗎? 無獨有偶地在同日(7/13)為太極門刑案平反十六周年紀念日,法稅改革聯盟等近20個民團於台大舉辦論壇,討論「後威權時代檢視我國信仰自由權之落實」,活動特別與太極門假案不義遺址位於汐止的瑞士山莊連線,舉辦紀念音樂會,以四首音樂「望你早歸」、「雨夜花」、「望春風」及「奇異恩典」演繹27年來的受害心聲,並紀念在台灣民主進程中的人權受難者,期待公義到來。
尤值一提的大會影片也公布位於汐止1996年被禁止處分查封的瑞士山莊,影片旁白說明直到2020年8月執行機關還返山莊時,已成難以重整的廢墟。
發生於85年的太極門案是無中生有案件,因為檢察官違法濫權起訴,衍生冤稅案件。全案在96年7月13日刑事法院三審判決確定太極門無罪、無欠稅、無違反稅捐稽徵法,然而稅捐機關未依最高法院判決撤銷違法稅單,甚至強行將太極門修行聖地收歸國有!瑞士山莊為太極門掌門人預計規劃為太極門弟子鍛鍊身心、傳承文化的場所,卻因此案被禁止處分,甚至查封,歷經近24年,直到政府返還山莊時,已成難以整建的廢墟,成為台灣在後威權時期人權遭迫害的不義遺址。
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親臨論壇致詞,他表示感謝一起推動法稅改革的各界人士,7月13日是一個值得紀念及省思的日子,16年前的今天,最高法院的判決為無中生有的太極門1219案件還原了真相,揭示了公理,彰顯了正義。掌門人指出,太極門師徒為何能如此堅忍與堅持?只因六個字「好壞、對錯、真假」,這不僅是人生的處世智慧,面對失衡的情勢、失落的人心,愈須要用安靜的心來看清楚真理,用平衡的智慧來化解干戈;更須要以廣大心胸來實踐和平並散播愛與良善的能量。
前司法院大法官暨副院長城仲模強調,太極門是一種信仰,是在台灣及全世界享有盛名與極高地位的一個氣功修行團體,因而全世界有許多國際人權學者,紛紛站出來為太極門所受人權迫害聲援。
台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委員黃帝穎律師表示,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從民國55年成立至今都是氣功武術門派,行政機關把81年度的敬師禮當作補習班學費要課稅,未能與其它年度做一致性處理,不符行政自我拘束原則,違反憲法平等原則。黃帝穎指出,行政程序法第117條就有特別規定,行政機關有職權可撤銷違法處分,沒有救濟期間的問題,行政機關知道過去做錯了,應該自己撤銷違法處分。
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法官兼庭長袁從楨律師指出,太極門案81年度判決本身就有違法的問題,按照大法官會議釋字第135號解釋,重大違法的判決是無效的,如果是無效的判決,所做的處分與執行也無效,那麼國稅局把太極門土地拿去了,是不是有民法不當得利的問題?
前高雄國稅局簡任稽核黃坤光強調,許多被違法課徵所得稅冤案,共同點都是被冤枉人沒有真實所得,都是查核人擅自以任意推想虛擬收入或自體收入,估算不能實現所得課徵傾家蕩產所得稅,比總統權力還大!他舉南非攝影記者凱文卡特得獎卻受爭議的攝影作品的「飢餓的蘇丹」中的禿鷹照片為例(最終,飢餓孩童淪為禿鷹的獵物),奉勸所有曾任和現任執行公權力人員,任事必須用心適法,千萬不要被人視作禿鷹。
東吳大學法學院暨法律系專任教授葛克昌表示,《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可說是太極門用自己的苦難催生出來的,太極門稅案至今27年尚未平反,太極門是台灣租稅法制化、現代化的領航人。他指出,太極門不僅無罪、無稅,更希望能積極對台灣的法稅改革做出更大的貢獻,讓台灣的法稅憲政體制追上先進國家的水準。
台灣稅法學會秘書長王健安律師表示,太極門稅案是所有稅務案件的集大成,是每一個當事人都會遇到的,太極門稅案催生了納保法,之後行政法院發生了一些判決見解上的改變,或是因為這些修法的鼓舞而解決了非常多的事情,無形中造福了人民,希望太極門案要完全平反解決。
中興大學法律專業學院院長李惠宗教授則認為太極門案件應是屬於檢察官辦案求功心切,「先有結論,後有推論」的過程,也就是沒有按照法定程序的採證,從檢察官辦案,到國稅局的課稅皆屬如此。」
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暨法律學院院長吳志光表示,太極門稅案這麼簡單的事遲遲無法解決,難怪人民對司法的滿意度一直無法提升,從小事情就可以看出司法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他自己一直站出來發聲,也是為了彰顯正義。
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陳志龍教授表示,台灣立法、行政、司法根本不分,稅法更是不遵從憲法,不尊重自由、人權,不尊重民主、法治,就像「鍬形軍蟲」一樣,啃光植物的莖葉,讓被害人活不下去!再不改革,警鐘即將響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AVoZQlq9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