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時光港都-高雄港映像記憶特展」回顧高雄百年常民文化

打狗改名高雄屆滿100年,高雄電影館「時光港都-高雄港映像記憶特展」,透過影像、AR互動體驗,帶民眾走入時光隧道。
「時光港都」高雄港映像記憶特展,分為「重返」、「變幻」和「領航」3大展區,結合動態影像及靜態圖文展示,其中高雄港的影片紀錄,特別向台灣歷史博物館商借1941年《南進台灣》高雄州的原件硝酸片,找來台南藝術大學以數位還原日治時期高雄州的港都風情。讓民眾藉此回望港都發展的百年常民文化。
「時光港都」高雄港映像記憶特展特展規劃三大主題展區,並在戶外設置體驗最新AR互動科技打造的「興濱AR實境行旅」,特展自即日起至11月8日在駁二大勇區P3-1倉庫舉辦,並將在其中四個周末進行免費戶外體驗導覽。
高雄市電影館從文化部的「國家文化記憶庫」常民影像的蒐集計畫開始,以「港灣」為主題,將各式影音媒材的紀錄與修復再現,透過這次特展,帶領民眾踏入高雄港百年來的時光隧道,一睹那些年珍貴的常民故事。
本次特展三大展區,結合了動態影像及靜態圖文展覽,在影片部分,包括特別向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商借的1941年《南進台灣-高雄州》原件硝酸片,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修復巧手下,數位還原日治時期高雄州的港都風情;集合多位影像創作者的錄像畫面組合而成,橫跨20年影像紀錄的《類比時代的常民影像》,記錄了1987至2007年的港口變遷及港區人民的生活模樣;除了回望過去,特展也邀請執導紀錄片《海上情書》的柯能源導演拍攝短片新作《港灣:序曲》,透過港務人員視角觀望的高雄港,看見他們準備領航大船入港的風景,藉以環視大港的美麗風華。
參與展覽影片修復的臺南藝術大學曾吉賢主任表示,本次修復的影片是容易自燃的硝酸片,必須保存在攝氏0至3度的環境下,所幸影片在國家電影中心的妥善保存下,透過臺灣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電影館,以及臺南藝術大學的通力合作,得以用數位修復的方式呈現給觀眾,雖然影片僅有短短四分鐘,卻有超過六千四百八十個畫格需要處理,由此可知每一部歷史影片資料的修復與保存,全都煞費苦心;近年來台灣對於資料影片的保存概念越來越成熟,但現今仍有許多資料仍未被發現,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讓民眾更加認識這些歷史影像。
除影片放映外,本次特展也獲國立中山大學及多位文史工作者支持,耗時兩年時間蒐集超過130筆資料,加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支援,讓民眾看見民間形容宛如「烏金」的捕烏魚文化、往返港區與愛河的舢舨船、重工業的造船拆船產業,漁民們靠港維生的生活圈等,那些消逝的,或仍存在的,都在常民們偶然記錄下來的相簿與錄像帶裡,定格在港都近代史的記憶庫裡,喚起人們曾經走過的海港人生。
而高雄市電影館為強化市民對高雄在地文化價值之認知與理解,結合AR互動科技與LBS之應用,開發「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興濱計畫」還原哈瑪星的6個歷史場域,藉由導覽行程,讓大家化身為日治時期的報社記者,回到1923年的時空,穿梭大街小巷,讓歷史情節與建物重現眼前,導覽行程將安排四場(10/10、10/17、11/1、11/7),活動免費參加,每場限定10人(但需繳交訂金),歡迎觀眾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KAahUrwyL9rVVyqC6)。


時光港都-高雄港映像記憶特展
展出日期│2020/10/09-2020/11/08 免費入場
展出時間│週二至週五11:00-18:00
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10:30-18:30(週一休館)
展出地點│駁二大勇區P3-1倉庫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電影館
協力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