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國會改革」遭批昨是今非 柯建銘認了「這理由」:才不敢貿然通過

柯建銘(中)聲稱當年綠營確實提出過具有刑責的立院聽證調查權,但當時正在倡議「五權變三權」,也因屆期不連續,後來出現不同版本,法案付委後就沒再審查,強調不是綠營跳票,而是當年各黨版本都有擴權之虞,民進黨才不敢貿然通過。(圖:立法院民進黨團臉書直播)
柯建銘(中)聲稱當年綠營確實提出過具有刑責的立院聽證調查權,但當時正在倡議「五權變三權」,也因屆期不連續,後來出現不同版本,法案付委後就沒再審查,強調不是綠營跳票,而是當年各黨版本都有擴權之虞,民進黨才不敢貿然通過。(圖:立法院民進黨團臉書直播)

針對國會改革法案,藍白兩黨今(27)日召開記者會,質疑民進黨昔日也有類似主張,為何昨是今非。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當年正在倡議「五權變三權」,民進黨團確實提出過具有刑責的立院聽證調查權,但因為「屆期不連續」,後來出現不同版本,法案付委後就沒有再審查。他強調不是綠營跳票,而是當年各黨版本都有擴權之虞,民進黨才不敢貿然通過。

柯建銘不滿國民黨近來高喊「抓到了!」,緊咬早在1993就有51名綠營立委提出「立法院職權調查法」,其中確實設計有刑責。但他提到那是早在1991年他尚未進入立院前,前立委洪奇昌等人針對「監院是否還算是國會?」提出釋憲,93年大法官釋字第325號解釋出爐,認定監院還是國會,獨享調查權;立院則有調閱權;後來前立委沈富雄提出「立法院職權調查法」,就是想以法案鍥而不捨挑戰、讓五權變成三權。柯建銘形容,其實被國民黨找到的,是民進黨推動憲政改革和國會改革的決心。

此後,在劉松藩擔任院長期間,柯建銘說立院耗時6年終於通過「國會五法」(包括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議事規則、立法委員行為法),其中的「職權行使法」確立質詢改採「即問即答」,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反質詢」一事。

柯建銘還提到發生在2004年總統大選前夕的「319槍擊案」,國民黨為了證明陳水扁挨的兩顆子彈是假的,成立《319真相調查委員會》,他則代表民進黨提釋憲。根據大法官釋字第585號解釋,立院擁有「調查權」,但這和監院調查權或司法機關調查權截然不同,是針對釋字325號做出的進一步解釋,認定立院為了「文件調閱」具而有「調查權」。他強調,這不是無限擴張的調查權,最多也只能處以罰款。

等到民進黨2016年全面執政後,達成議事直播、正副院長中立,唯一沒修的就是「國會調查權」,但這不是民進黨跳票,而是當初每個版本多少都有擴權之虞,讓民進黨也不敢仗恃多數強度關山。

反觀今天的藍白版本,就連人民想找律師也都得經過主席同意,柯建銘引用藍營總召傅崐萁的說法,他們想藉此「讓民進黨找不到人來做官」,因此才會引爆10萬人上街頭,他痛斥藍白要把台灣變成像中國一樣「說謊」的國家,這才是他最在意的一件事。(張柏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