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親子衝突不是因為沒有愛 而是因為有更多的委屈沒有被理解

尚瑞君(未來Family作者)

很多親子關係裡的衝突不是因為沒有愛,而是因為有更多的委屈沒有被理解,而讓誤會,變成煙硝的導火線。

晚上,讀高二的長子從外面回到家,跟我閒聊了幾句走進他房間。他突然問:「媽媽,為什麼我的書桌上有一包垃圾呢?」我想起我今天中午在他房間聊電話時,順便幫他打掃房間的事。

我說:「我今天跟阿姨在用電話聊天,看見你房間裏的灰塵和頭髮,就順便打掃一下,你是不是要謝謝媽媽呢?」其實,他沒生氣我進到他房間,還幫他打掃,就算客氣了,我還想討功勞,是不是想找架吵啊?

他拿著那包垃圾出來說:「媽媽,謝謝妳順手幫我打掃房間,但妳是不是也應該要跟我說謝謝,我幫妳丟垃圾唷!」我抬頭看著他因為期待而發亮的眼睛,我笑了,笑著說:「謝謝你幫媽媽丟垃圾!」他的笑容漾入我的心湖裡,漾盪著暖暖的感覺,即便他青春高挺的身影已經走出我的視線。

我在想,如果我們是互相看不順眼又很討厭對方的青少年親子關係,那會變成這樣下面的情節嗎?

孩子面無表情的回家進房,開始大叫:「媽,為什麼我的桌上有垃圾?」

媽緊張又生氣的回應:「因為我在你房間裏講電話,看見房間太髒,幫你打掃,你還不知道感謝?」媽媽的情緒馬上進入備戰狀態。

孩子:「我不是說不要進到我的房間嗎?我也沒要妳打掃啊!還有,垃圾也沒丟啊!」孩子已經正面迎敵。

媽媽:「房間那麼髒,像是人住的地方嗎?人家幫你打掃,還不知道感謝?」媽媽已經陷入自保的人身攻擊!

孩子:「這是我的房間,我自己會管,不用妳雞婆!」孩子越吵越生氣!

這可能陷入一場無限輪迴的親子大戰嗎?直到孩子碰的一聲,把房門關上嗎?

當家裡有青少年,父母的神經,是不是都繃得很緊呢?

青少年很在乎自己的隱私權,沒有經過他們的同意,我們不能碰他們自己私人的物品,包括打掃他們的房間,這個,是親子共有的認知嗎?

上面的那個故事,可以在像是閒聊的氣氛中又用微笑收場,是因為我們親子關係溝通良好,而且,也顯現兩種共有的生活認知,其一是看見地上有灰塵,頭髮,甚至垃圾時,可以順便打掃一下,其二是看見有垃圾要丟時,順便丟一下。

很多親子關係裡的衝突不是因為沒有愛,而是因為有更多的委屈沒有被理解,而讓誤會,變成煙硝的導火線。

媽媽順手幫青少年整理房間,可能是偶爾會發生的事,如果媽媽不強調孩子的房間很髒亂,可能也不會讓孩子覺得被批判而受傷,也許就不會引起後面的親子大戰,不是嗎?你可能會問,明明就是孩子的房間很髒亂,還不能說嗎?面對青少年,還真的不好說,因為青少年是一群眼中、心中、滿腦子中都只有裝著「我」的生物,你看不順眼他的私領域,那是你的問題,懂嗎?

忍一時,風平浪靜。

當父母的好心被不理解時,雖然很難受又委屈,但在情緒緊繃的氣氛下和孩子說道理,是說不通的。其實青少年也不都是那麼不講理的孩子,只是,他們還在建立自己的道理與秩序,他講的理,可能跟父母的道理,不一定一樣。

通常,父母的智慧與修養,應該是比青少年更高深與沈穩的,只要父母忍得住氣,退一步按耐住自己的情緒,好好的跟孩子說,孩子也有冷靜下來的時間與空間思考。

當孩子發現,父母不是要引戰,孩子的情緒沒有持續被激起,杏仁核就不會持續活化,這樣,理性才能出來,才能聽見父母說道理的溝通。

孩子的樣子,是父母的鏡子,當你發現青少年孩子怒目而視,進入備戰狀態時,也許,你先投出微笑緩和氣氛,才能讓孩子放下想要作戰的不理性反應。讓孩子能接住你送出的微笑,用微笑接力,開啟親子之間後續的對話可能,而不是大戰的開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