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在1坪廁所經營YouTuber事業 彭文正每天接送小孩:感謝蔡英文

被通緝之後,彭文正稱他在美國1坪大的廁所創造YouTuber生計。(彭文正提供)
被通緝之後,彭文正稱他在美國1坪大的廁所創造YouTuber生計。(彭文正提供)

媒體式微的年代,《鏡週刊》邁入300期了。自2016年10月5日創刊,我們關懷公理與正義,希冀報導能像一面鏡子,清楚反映人間百態,其中,越南移工阮國非、石木欽案及銀行員之死事件調查、人權律師王全璋等報導獲卓越新聞獎,Deepfake事件調查報導日前更獲得「亞洲普立茲獎」SOPA「卓越調查報導獎」銀獎,斐然成績要感謝每一個受訪者慷慨無私分享。

在300期特別專題,我們回訪6位受訪者,看看他們的後來怎麼了。變性人鍾玲故事見刊後,有電影導演來詢問,她滿心期待著人生被改編成電影。開了一輩子情趣用品店的阿嬤,關店後過著恬靜的農村生活。老翁謝天福賣祖產,報上刊登廣告徵求乾女兒陪伴掃祖墳,收了3個乾女兒,每人給100坪土地,3年後卻孑然一身。雲林夜市捐棺人,報導刊登後,5年內捐款總額累計已達2億元。彭文正因蔡英文論文官司,由台大教授變成通緝犯,避走美國。特技演員陳竹音因為姊姊冤死真相不明,黯然心碎,前往對岸追尋中國夢…他們的人生沒有因為雜誌過期就結束了,後來的他們,每個人都很勇敢,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努力地活著,雖然有起有落,但只要他們的故事還在,我們的報導也都在。

簡介

見刊時60歲,時任YouTuber,專訪報導〈我要變成吳宗憲〉刊載於本刊第230期(2021年2月)

「來來來,給你看看我現在錄影的地方。」視訊那端,61歲的彭文正將鏡頭轉了一圈,他背後是錄影用的綠幕,正對是馬桶,斜前方淋浴間的隔門,歪歪斜斜掛著兩條浴巾,在1坪大的廁所維持生計,他很是得意,「美國房子唯一有直接照明的空間就是廁所,台灣經濟起飛是客廳即工廠,本人是廁所即辦公室,蔣經國地下有知,應該會跳起來表揚我。」

廁所營生 專注論文案

時隔1年4個月,再進入彭文正的平行時空,這裡的世界彷彿只有總統蔡英文的論文。

去年2月底,本刊出版彭文正〈我要變成吳宗憲〉專訪,談他的自負性格、對論文案的執著以及YouTuber的新志業。隔月,北檢以加重誹謗罪起訴他,檢方認為,彭身為資深媒體工作者,在未有更進一步的查證作為下,報一己私怨,且為讓所經營的《政經關不了》頻道有更高的訂閱數及點閱率,發布不實言論。

1年前訪問,彭文正穿著兒子設計的白色帽T,在東區名人巷的住家直播。(資料照)
1年前訪問,彭文正穿著兒子設計的白色帽T,在東區名人巷的住家直播。(資料照)

從台大教授變成通緝犯,到底發生什麼事?彭文正說收到起訴書後,他多次出庭,每次出庭必在門口開記者會,「我還告法官,弄得風生水起,第一次準備程序庭我也去了,法官問我認不認罪,我當然認啊,我幫蔡英文認。」

但去年6月他陪女兒到美國準備留學安頓,法院召開第二次準備程序庭,他以疫情嚴峻與法院程序不公為由未現身,公訴檢察官也同意擇日傳喚。只是,10月開庭,他依然沒回台。

是否預謀逃亡?彭文正的答案沒意外是否定。他稱只帶了一卡皮箱就來美國,台北家的冷氣還忘了關;愛狗Pickle與衣服用品,是陸陸續續請朋友家人託運帶來,最近才勉勉強強安頓。問他落腳在哪,他不假思考說出白宮的地址,但對照約訪時間是洛杉磯時區。據他形容,現在住的地方有如鄉下,開車要禮讓鹿與鴨子,他還第一次見到火雞開屏。

他現在的生活約是每天早上6點起床,送小孩上學,接著游泳、準備當日節目,下午3點多去接小孩放學,陪小孩打籃球、上圖書館、盯他們功課,半夜錄影,節目內容除了他最關心的蔡英文,也加入不少他對美國教育、文化的觀察。

彭文正在美國經常陪孩子出遊。(彭文正提供)
彭文正在美國經常陪孩子出遊。(彭文正提供)

遭妻怨嘆 寄望2年後

為此,他感謝蔡英文。「當然,她不是為了要讓我過這樣的生活,可因為她,我可以在孩子最需要父母親的階段陪伴他們,在台北,我一定是找Uber、找阿姨。」但孩子大了,一直跟著他們,他們不會嫌煩嗎?他心虛偷笑:「欸,那我不管。」問起太太,他才收起浮誇,「(李)晶玉壓力比較大,她不像我那麼皮,她偶爾會生氣,唸我幹嘛,人生好好的,如果懂得妥協,我現在是名利雙收,何必搞成這樣?」

一年前訪問,他離開台大,立志往YouTuber發展,如今遠在美國,縱然有30萬訂閱,節目多是「輕舞飛揚:鄉間百花蜜」、「上等老薑母暖薑茶」這類面向地方中老年族群的業配。他像從黃金頻道換到一百台後的主持人,自己也想過千萬次「何必」,但他自有一套自己的答案,追求他認為的公義。他也寄望,2年後蔡英文下台,「就算民進黨執政,不同派系會替這些惡官護航嗎?」

所以你計畫2年後再回來面對官司囉?他又一本正經說笑話,「不一定,其實我隨時可以回去。真的,搞不好哪天我突然想選台北市長,或者我想回家吃蚵仔麵線,我就回去了。」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相人間】上過《鏡週刊》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同遊山東成中國媳婦 「台灣學姊」談丈夫:讓我重新度過童年
【後來的我們】變性領養第一人 如浪人生她遇母喪後成「沒有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