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紐約能否恢復往昔繁榮?

後疫情時代,我們今天來看看美國的紐約。四階段的復工計畫已經在七月底陸續完成,但實際的狀況是如何呢?我們的記者實地了解了最熱鬧的時報廣場,以及紐約的華人商圈,觀光人潮大約恢復了兩成,餐廳約有一半開始營業。就業機會受疫情影響,供大於求,工資因此也下降了,紐約要恢復大都會的繁榮,恐怕要個半年一年的時間。

這是紐約最熱鬧的時報廣場,疫情後六個月的情景,車流與人流恢復了四五成,商店也陸續開放,但因為入境自主管理的政策並未取消,難得看到來自國外的旅客。

觀光客:「(你們從哪裡來) 巴西,(你們一家幾口來) 七個人。」

旅客少了,很多人的荷包受影響。伊柏希瑪是西非移民,在時報廣場兼職當觀光巴士銷售員。疫情開始,警衛保全的工作沒了,兼職的收入少了八成,七月底終於復工,但生意還是慘澹。

時報廣場銷售員 伊柏希瑪:「我們恢復上班後,沒有什麼國外來的觀光客,再來 我們現在每天大約賺40-50元,有時候完全是零。」

從五月底開始,紐約州執行四個階段復工,包括銀行、診所、美髮院、商家與餐廳等,總共30萬人陸續回到崗位,但就業市場供過於求,短時間無法恢復正常。

建築工人 荷西:「當我們回來恢復工作後,一周只有工作兩三天,現在平均工資一個小時17塊,疫情前時薪是23元 現在變少了,因為現在太多人要找工作了,實在競爭太激烈。」

而紐約華人社區最熱鬧的法拉盛,銀行與診所已經逐步開放,約一半的商店也開始營業,但生意大不如前。其中法拉盛最多的餐飲業,受創嚴重,估計有一半的餐廳可能永久停業。

華人餐廳業者 陳先生:「對啊 (因為)疫情關掉了,本來說兩個月就好了,已經半年都沒好,三個月前 我就看不到希望,我就把它關了,租金壓力很大 現在,特別現在競爭很大。」

目前餐廳在復工計畫中,只開放外賣與戶外用餐,業者必須依照規範,桌與桌間保持距離,執行消毒與量體溫。

華人餐廳業者:「這個是酒精,我們每次做完一台之後,都噴了消毒的 ok。」

儘管如此,紐約市遲遲沒有開放餐廳內用。從事外送20年的邱先生表示,雖然疫情有助外送行業,但餐廳若大規模開放,對整體生意都有幫助。

資深外送員 邱先生:「如果是餐廳能夠正常地運轉,大家可以進來吃,稍微離開一點,離開多少距離 或怎麼樣,也會帶動外賣。」

紐約歷經三個月疫情,後續卻要好幾個月的恢復時間,同時還得面對入冬後,可能的第二波流行,紐約從最危險,到目前全美控制最好的州,如何維持防疫模範生的地位,同時要兼顧經濟發展,是後疫情時代的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