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重仁:流通業的致勝關鍵在「人性」

【作者/林奇伯、出處/Cheers雜誌、圖片來源/廖祐瑲】

以在全球職場普遍瀰漫科技焦慮的當下,「順勢造勢,掌握時機」是年輕人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為機會只給準備好及有能力的人,讓自己時時刻刻參與在科技趨勢之中,身歷其境,才能在機會來臨時,發揮所長。

科技浪潮下,人性感動是流通業未來致勝關鍵

6月中,在以「理性管理╳感性商機」為主軸的講座上,徐重仁以流通產業的角度來詮釋「科技趨勢」,他指出,雖然科技突破了通路限制,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唯有能創造人性化感動的模式,才能真正關注到消費者情緒與喜好,與消費者建立良好關係。

2015年的米蘭世博展,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造互動式購物空間,當顧客在賣場中碰觸到食材,隨時有食材履歷資訊跳出來,供消費者參考,預告了「未來超市」的樣貌。而這個2015年的「未來超市」,在短短2年間已逐步落實。例如,現在的實體店鋪已開始發展成體驗商品的展示廳,人工智能也加快了智慧型支付的普及率。

徐重仁曾在加拿大參觀過「無人超市」,當時「無人」的概念是在賣場中擺滿自動販賣機,等於是「自動販賣機集合體」。這個商業模式看似使用當時最新的機器與科技,但卻因未考量到消費者對人性溫度的需求,最後無法延續下去。

然而,2017年Amazon GO無人超市推出,一舉突破「無人超市缺乏人味」的侷限,並標示出流通服務業的3大轉變歷程:過去是「非實即虛」的對立年代,不管顧客是到實體通路的Big Camera買電器,或是在Amazon線上下單宅配到府,消費需求都是由單一通路來滿足。

而現在,則走到「虛實整合」的相融年代,顧客需求由多個通路組合來整合滿足。例如知名鞋類賣場ABC MART,就提供店鋪試穿和網路直送的服務。特易購(Tesco)則可網路下單,由消費者選擇多元管道取貨。

至於未來,會是一個「科技人本的共和年代」,回歸到以人為本,科技為輔,因為「人」終究是服務的最後一哩路,不管科技再如何成熟、進步,消費者的終極需求還是「貼心的服務」。在老齡化社會來臨之際,若是科技超市裡有熱心店員給予消費者誠心建議和說明,不只能省去尋找貨物的時間,更可感受到人與人互動的溫度。

【更多報導】人生浪費了三十年?過了30歲,「絕不能再做」的3件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