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首見零殺戮雞蛋的上市,看見未竟全功的小小動物福利遺憾

作者:賴亦德(東芬蘭大學生物博士、自由研究員

<span>圖片來源:</span><a href="https://pixabay.com/zh/"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pixabay.com;elm:context_link;itc:0;sec:content-canvas" class="link "><span>pixabay.com</span></a>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根據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導,全球首見的「零殺戮雞蛋」,在今年11月時以「Respeggt」為包裝識別字樣,於德國柏林上市了。在一片驚奇讚嘆之中,此一產品的上市在雞蛋生產工業中立下了劃時代的里程碑,另一方面卻也還是隱藏著些許未竟全功的小小動物福利遺憾,請讓筆者在此為讀者們細說分明。

格子籠裡的母雞

自然環境下,絕大多數的鳥類都是在交配後生下受精的蛋,偶爾才產出未受精的「空包蛋」。不過圈養環境中的母雞只要日照和營養條件許可就會開始生蛋,並不見得需要與公雞交配。到了近代,為了取得大量的雞蛋,人類從家雞培育出了「蛋雞」這個品系來專門產蛋,就此拉開了雞蛋生產工業化的序幕。

遺憾的是,生蛋原本只是母雞的天性之一,在雞蛋生產工業中卻彷彿成了母雞的唯一價值。雞蛋生產工業講求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取得最大量的產品,於是1940年代起,格子籠的蛋雞飼養方式成為雞蛋生產工業的主流,大大降低了產業的飼養成本與疫病風險,卻也讓在籠子裡的母雞承受諸多苦難,造成的動物福利問題和疑慮也日益受到關注。

時至今日,格子籠飼養方式在雞蛋生產工業中開始有退場的趨勢,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兼顧動物福利的豐富籠、甚至平飼和放牧的飼養方式。(關於格子籠飼養方式的歷史與利弊,請見當代思潮林怡君博士的兩篇文章:《蛋蛋的哀傷-談蛋雞的動物福利》、《蛋蛋的哀傷-談格子籠的替代方案》)

出生即面對死亡的小公蛋雞

話說回來,雖然蛋雞的工業化飼養方式已經在重視動物福利的國際潮流中產生轉變,在雞蛋生產工業中還有另一項較不為人知、卻同樣令人有所疑慮的作為,而且多年來始終難有突破性的進展,那就是「蛋雞的性別篩選」。

蛋雞這個品系以產蛋見長,但是只有母蛋雞能夠產蛋,公蛋雞在雞蛋產業中則幾乎毫無用處。又因為性狀選育的限制,產蛋能力與長肉速度目前依然不可兼得,使得公蛋雞在肉品市場上也不具優勢。於是,現行業界的作法,大多是將人工授精的蛋雞雞蛋孵化之後再進行性別篩選,由專業的小雞性別鑑定師將出生後三天內的小雞抓在手上,以泄殖孔型態來判斷小蛋雞的性別。母的小蛋雞讓牠繼續成長成為產蛋生力軍,公的則是收集起來以各種符合規範的方式安樂死,例如以機器快速攪碎、二氧化碳窒息等。

不過,即使這些處死小雞的方法都符合安樂死規範,千萬隻黃澄澄的小公蛋雞出生後三天內就得死去的命運,難免讓人不禁懷疑牠們的生命所謂何來。

放眼望去,現行的雞蛋生產工業有多少母蛋雞在產蛋,就可能有近乎同等數量的公蛋雞的性命在出生三天內被終結,而且這個犧牲的數量必定隨著母蛋雞的汰換與補充不斷增加。

如果可以在受精時就篩選性別、或是退一步在雞蛋受精後用某些方法判斷胚胎性別,據此讓小公蛋雞不要出生,那該有多好?

拯救短命的小公蛋雞

多年來,的確有許多研究人員,鍥而不捨的在蛋雞性別篩選領域上尋找更好的解答。由於鳥類的性染色體是雌性帶有ZW,雄性則為ZZ,因此後代的性別由雌性決定,所以沒辦法像人類藉由篩選攜帶X或Y染色體的精子這樣相對容易的方式來決定胚胎性別。也因此,目前絕大多數開發中的性別篩選方式,都是著重在鑑定受精後的雞蛋胚胎是公是母。

2010年起,德國的兩個研究團隊先後提出了幾個可行的方案,意圖在雞蛋受精後到孵化前這短短約三週的期間,判斷雞蛋中的胚胎性別。

2011年,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方法,以紅外線光譜儀分析雞蛋胚胎的DNA,藉由公雞胚胎比母雞胚胎多出的2%細胞DNA含量,來判斷雞蛋胚胎的性別,這個方式能夠在胚胎還沒有成型、僅僅是個胚盤的孵育期第四天左右就能運作。

2013年,萊比錫大學的另一個研究團隊發布成果,以測量孵育期7-10天的雞蛋胚胎尿囊賀爾蒙的方式來判斷胚胎性別。

2015年,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了更接近實用階段的流程,將孵育期第三天、已經出現血管的受精雞蛋蛋殼上用雷射打出小洞,再使用近紅外線拉曼光譜儀從小洞照進雞蛋裡分析血管裡血液細胞的反射光譜,進而得知胚胎性染色體的大小,藉此鑑定胚胎性別。

當時,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團隊宣布受到德國農業部資助,已經將這個方法設計開發成檢驗儀器,目標是兩年內開始在雞蛋生產工業裡廣泛使用。當時筆者也在文章《重女輕男的雞蛋國度》中介紹了這個成果,並且看好後續的發展。

誰知道三年過去,日前在柏林上市的世界首發零殺戮雞蛋,卻不是以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研究團隊2015年宣佈的方式篩選胚胎性別,而是以萊比錫大學研究團隊2013年發表的方式實行的。

萊比錫大學研究團隊五年前發布成果時,的確已經稍具產業可行的雛型,這5年來顯然努力鴨子划水,在流程和儀器設計上下了苦工,並且找到產業夥伴實際合作,最終以零殺戮的方式培育出足夠成為雞蛋產線的母蛋雞,產下足夠多的雞蛋,推出劃時代的商品。

相較之下,2015年大張旗鼓宣告德國農業部已經參與研發儀器、在兩年內即將進入蛋雞產業扭轉公蛋雞命運的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研究團隊的檢測方法,反而在產業應用上晚了一步,被人搶得了先機。

期待零殺戮雞蛋的再提升

不過,如果將兩個團隊的方法比較一下,近日上市的零殺戮雞蛋所使用的檢測方法,其實還是稍微有些美中不足之處。

根據報導,零殺戮雞蛋產線所用的檢測方式,是在受精雞蛋孵育期第9天時藉由激素檢驗判斷性別,如果檢驗判斷為雌性則繼續孵育、孵化和飼養,如果判斷為雄性則停止孵育,將雞蛋送去製成蛋液。

然而,對照雞蛋孵育期的發育狀態,第7天以後的胚胎已經初步成型,神經系統也已發育至相當程度,不僅能夠感受外界刺激,也已經具有痛覺。所以,即使這個方法能夠在孵育期第9天檢測性別並中止公蛋雞胚胎的孵育,比起原有的孵化後3日內處死已經大大進步,但若沒有仔細考量中止孵育後的處理流程與環境,在處理公胚胎雞蛋的過程中還是可能會造成胚胎的不適或痛苦,因此依然存在小小的動物福利疑慮。

反觀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研究團隊的方法,在孵育期第4天前就能夠檢測胚胎性別並且進行後續處置,對照雞蛋孵育期的發育狀態,第4天之前的胚胎幾乎不具型態,神經系統尚處於發育早期而不具感受功能,因此毫無動物福利的問題。

無論如何,商場上贏者全拿,萊比錫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來的這套雞蛋胚胎性別檢測方式,即使有著檢測時間稍晚、存在動物福利疑慮的小小遺憾,比起必須不斷將大量的小公蛋雞處死的傳統作法,已經是莫大的進步。

而且,依照現在工業化生產流程的技術水準,要讓公胚胎雞蛋瞬間無痛的死去也相當容易,例如在冷藏環境下將第9天公胚胎雞蛋打開並且攪碎成蛋液,應該就足以避免胚胎在感受到任何不適。

在此,只希望兩個德國研究團隊們都能夠繼續改良檢測方式,將檢測的時間能夠提早到胚胎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的孵育階段,讓零殺戮雞蛋能夠從「零小雞殺戮」提昇到「保證零雞胚痛苦」,完全解決蛋雞產業存在以久的性別篩選問題。

更希望台灣能夠早日引進這一套系統,讓母蛋雞的飼養方式與動物福利日漸提昇之外,公蛋雞也不再需要走入出生即死亡的命運。

更多論壇文章
蔡英文這樣花錢拚經濟
習近平為四十年劃下句點
憑什麼換政府就會買到房?
那一夜,我失去了所有積蓄──莫斯科失竊記
嘴砲的美國人與沉默的台灣人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