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重學力,現在重學歷

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奉命西遷昆明,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三校精英教授集合一處,真是「群賢畢至」,教出來的學生,也是「名師出高徒」。 

除了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李政道和楊振寧之外,還為兩岸中國貢獻了四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八位「兩彈一星」元勛,171位台灣中央研究院和大陸科學及工程兩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現在因為過度強調文憑,有些沒有文憑的人乃存取巧之心,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ixabay
現在因為過度強調文憑,有些沒有文憑的人乃存取巧之心,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ixabay

其徒如此,其師可知矣!教授名單列出來,俱是一時之選。不過,西南聯大並不「迷信」大牌教授。

1938年11月,西南聯大做了一件震驚全國的決定,聘請「鄉下人」沈從文為教授。沈從文小學沒有畢業,更沒有學術論著,但當時校長梅貽琦說,「我看重的是才華。」

在聯大,有「才華」而無「文憑」的教授太多了,只是因為他們早已創造了自己的學術地位,沒有人再注意到他們的學歷問題了。

這樣的人,第一個就想到陳寅恪。

陳寅恪因家學淵源,早年就打下國學基礎,後來留學日本、德國、瑞士、法國和美國,具備了閱讀十多種語言的能力。但是他想多聽名師講課,多讀名著,而不願困守在一篇博士論文中,所以他雖負笈四海,學貫東西,卻連一張畢業證書都沒有。但是,他在聯大上課時,學校名師如吳宓、朱自清、馮友蘭等人,都來旁聽。

陳寅恪1925年回國時,清華大學正籌組國學研究院,梁啟超推薦他任導師,校長問陳寅恪有什麼學歷?梁啟超不悅,我梁某又有什麼學歷?我的全部著作,也趕不上他一篇論文。於是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乃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泰山北斗。

西南聯大另兩位沒有學歷、文憑的著名教授錢穆、華羅庚,不僅他們自學的故事動人,成就尤其驚人,中國歷史上會永遠記住他們。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

在學術界,有學位,也有學力的人士,比比皆是。他們或研究發明,或著書立說,或服務政府,人品事功,都可垂範後世。但是現在因為過度強調文憑,有些沒有文憑的人乃存取巧之心,「你們歡喜文憑,我就造一張假的給你們!」

於是,就有了「台大國發所」事件。不僅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而且「綠星雲集」,「製造師」且為國家重要官員。或曰:「最高當局」何能不管?

答案是:「最高當局」在大學任教升等的資料「都封存30年呢」。

正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正氣亭・捉蔣亭・兵諫亭
和中,可能實質獨立;反中,一定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