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商變「台獨金主」 看台商在中國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台胞台企服務站。   圖:翻攝搜狐號@海峽導報社
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台胞台企服務站。 圖:翻攝搜狐號@海峽導報社

[新頭殼newtalk] 如果有人問我,最近聽到最好笑的笑話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11月27日晚上七點半的中國對台廣播「台海之聲」,在一個標榜為「兩岸政策、權威發佈」的「兩岸開講」節目中,中共以「台獨金主」之名,對台灣赴大陸投資的某企業開罰巨額罰金,一位中國的「兩岸問題研究專家」說:在現階段,如果有台商敢於從中國抽走資金或撤資,那便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台獨金主」。

聽了這位中共「專家」的話,我似乎看到了「台商」或「台灣同胞」,在現今「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的前世、今生及未來。

在中國大陸老百姓心中,對「台灣同胞」的認識,應該是經歷了幾個階段。

原來台灣人不是吃香蕉皮長大的

毛澤東時代,儘管自己每天「衣不蔽體,食不裹腹」,還是堅信要比台灣「蔣匪」統治下的台灣民眾要「幸福」。因為台灣人每天只能吃香蕉皮。

總算結束「文革」改革開放,台灣老兵可以回中國探親了,帶回來彩電,金戒指,還有厚厚一疊當年中國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得的中國銀行「外匯兌換卷」。中國很多人似乎明白了,台灣人沒有吃香蕉皮,在中國老百姓都在喝粥的時候,台灣己經吃肉了。

六四後的台商、港商進軍中國

「六四」的槍聲之後,世界封鎖中國,鄧小平在「黨國生死存亡之秋」,發表南巡講話。江澤民創造性發明了「悶聲發大財」,全中國將「招商引資」當成了最大的政治,只要「人進得來,貨賣出去,中國發大財」,就讓我們「只要來中國、一切好商量」,所以,港商和台商在「六四」的血跡中,爭先恐後去中國投資,創造了中國經濟的奇蹟。

但是我要說:這種中國的「經濟奇蹟」,是台商和中共在「你儂我儂」的互動中,甚至可以說是「勾連」中創造的。

之所以會有這種觀點,和我在2004年至2005年間,在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鎮的兩家台商企業打工的經歷有關。

台商是怎麼變成中共的「魚肉」的?

第一家,是一個用石膏燒製與基督有關的工藝品的企業,我進去了七天就「自離」了。所謂「自離」是自己離開,不能要求廠方發放「自離」前的薪水。我的工作是將燒製好的石膏「粗品」打磨,一整天都「浸泡」在粉塵飛揚的車間,資方居然沒有發放任何防塵口罩之類的勞保用品,這對呼吸系統有很大的傷害。

第二家是製衣廠,廠子在企石鎮算一個大企業,有五千名多員工,每天24小時開工,員工沒有保底工資,都是計件工資,做多少,拿多少。加上沒有「醫保」、「社保」,可以說,所謂的「員工」,就是台商「招之即來、來之能用、揮之能去、去後不管」的中國千千萬萬農民工群體而已。但是,薪水也是高的。那時,我當保全一天12小時,每月薪水是人民幣六百多元,而一般從早上八點開始工作到晚上十二點的製衣熟手員工,都可以拿到毎月人民幣二千元的薪水,在當時二千元人民幣算高薪了。

正是因為這些經歷,使我始終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台商,始終無法對在現今中國「清算台獨金主」的打壓中,對台商產生同情之心。因為我一直覺得,台商之所以可以在中國「發大財」,便是利用了中共一黨獨裁之下,無視勞工保障、土地徵收、環境保護等中共自己制定的法律,而掙來了「金山銀海」。但是這個「無視」,等於台商有無數的「小辮子」被中國政府抓在手中,最終導致台商成為中共隨時可以打壓之「魚肉」,正如現在一般。

厲害了我的國 還當台灣是回事嗎?

現在已經是「厲害了,我的國」的「習核心」時代,不得不說,中國人已經普遍看不起台灣人了:中國的華為5G全球第一,中國的電子支付全球第一,中國的高鐵全球第一,中國的「戰狼」全球第一…在這種「全世界靠中國政府賞賜才能發財」的心態之下,台商被中共以「小妾」身分對待之,必然會持續下去,很長很久。

其實,將台商在中國有無數「把柄」可抓,全部歸咎於是台商的責任,是不公平的,就好像中國的官員「無官無貪」一般,官員「出污泥而不染」,注定會被官場淘汰,台商如不和中共官員「你儂我儂」,建立「命運共同體」的關係,也一定會是「血本無歸」之命運。

別想西進中國賺到飽 萬事莫如安全回家好

所謂「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台商要擺脫中共為刀斧、我為魚肉的「韭菜」命運,便是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將「雞蛋」全部放到中國這個「籃子」之中。

現在台灣推行的「新南向」政策以及鼓勵台商「回流」台灣本土,都是很好的選擇。雖然可能在勞權保障、環境保護、土地開發等領域有一些必須遵守的法令法規,令投資成本提高,但至少你掙的每一分錢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總好過在中國這個以「台獨」之罪,隨時可以罰你到傾家蕩產、甚至有牢獄之災的「危亂之邦」,所掙下的那「海市蜃樓」一般的「金山銀海」吧!

更多新頭殼報導
出招穩定物價!政院推「再強化」三措施 機動調降水泥、汽柴油等關稅
3177筆「台灣省黨部檔案」系列文件移歸 促轉會、國民黨協商2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