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要教孩子愛你 不是父母單一的付出愛和關懷就夠

Photo By:photo-ac
Photo By:photo-ac

作者:尚瑞君(未來Family作者)

不要總以為孩子還小,要開心的接受孩子對你的付出,增強他的自信與我能感

當孩子要幫忙你時,你是欣喜的接受?還是擔憂的馬上拒絕?覺得孩子還太小,不需要他的幫忙,或是他還做不到?做不好?

那天,小五的幼子還在寫功課,讀國一的長子回到家,進到書房說:「媽媽,星期一要交圖畫,今天要先去買圖畫紙。」我說:「媽媽身體不太舒服,你可以自己去買嗎?」他說:「可以啊!那我等弟弟寫完功課跟他一起去,順便買直笛。」因為在他們分別就讀小二、小四時就訓練過他們結伴去買東西,他們已經可以懂得相互支援,也懂得互相體諒,不但讓心溫暖也讓人覺得很欣慰。

以前對孩子們愛的付出,現在得到了愛的回饋,讓人有能力與勇氣,去面對日後更多的挑戰。親子關係要經營順暢,一定要經由雙向的交流,不是父母單一的付出愛和關懷就夠,也要接受著孩子對父母付出的關懷和愛。我們不要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就一直幫他做事情,想解法,這樣不但不是愛孩子,還是妨礙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要帶領孩子多思考與付出,當孩子透過腦中的構思和想法,再到付出行為和動作,這樣孩子才能有全面的成長,這個經驗,才真的屬於孩子。

有些父親抱怨孩子跟自己不親,很多原因出現在父親總是拒絕孩子對他的付出,比方說孩子要幫父母剝蝦子,當母親說先幫爸爸剝一隻時,很多父親會直覺的說不用剝給我,你自己吃就好﹗總是被父親拒絕的孩子,當然就不會再嘗試「為父親服務」。

當一個人不好取悅時,別人自然也不想再取悅他。誰喜歡拿熱臉貼別人的冷屁股呢?當孩子對你付出他的心力或時間,不也是一種對你愛的取悅嗎?你當然是要欣喜的接受而不是冷漠的拒絕。

父母偶爾要在孩子面前示弱,讓孩子感受到在長大的自己,是有能力付出提供服務的,這不但是對孩子生活技能與智能的訓練,更是對孩子自信與能力的肯定,不要因為父母不經心的拒絕,造成孩子累積能力與實力的斷裂點。

養成孩子對家庭有貢獻和參與感

那天在代課現場調查五年級的孩子,大概只有三四位孩子有固定的幫忙做家事,其他的孩子在家甚麼事都不會做,還常常沒有時間寫作業。雖然同樣是小學或是國中的孩子,但是每個班級或學校的作業量差距甚大,只是在同一個班級上,有幫忙做家事的孩子,明顯的感覺得出來,他們覺得對家庭是有貢獻和參與感的。

現在全面施行108課綱,從課本與考試出題的走向,已經愈來愈可以看出過往「背多分」的時代已經無法面對現在大量閱讀、理解與生活經驗結合的考試趨向。

孩子不應該只是待在文字的象牙塔裡苦讀,而是要多帶領孩子觀察、思考、動手做做看的貼近生活,再經由大量的閱讀累積知識對照生活面,這樣內外印證的學養,才可以靈活運用在生活上變成智慧與技能。

平常我們家孩子幫忙做的固定家事雖然不多,但如果遇上我正在做菜、打掃需要幫忙時,現在高一和國二的兒子們,隨時可以幫上手。外出用餐也先由高一的長子負責訂位。

那天在幫國二的幼子看理化的題目時,長子突然說:「弟弟,在國一的時候我就發現,數學可以問媽媽,但是生物媽媽幾乎都忘光了﹗她要先看書想一想。到了國二時,理化媽媽幾乎也忘光了﹗所以上課記得要認真聽﹗」我說:「對啊﹗還好現在還可以問哥哥,有時候也可以在網路上查查看,或是問同學,總之當出現課業上不會的問題時,要提出來,有很多解決的管道與方法,不要留下學習不懂的小洞。」

家人之間就是要相互支援與幫忙,這些付出,不光是體力活,很多是愛的關懷與傳遞,當孩子有付出的心意與行動時,你要開心地接受,這樣孩子的自信能量就會被加強。

這些年住在男生宿舍裡,每天跟先生和兒子們相處,我發現,男人比女人顯得容易相處;女人比男人顯得容易受傷。

因為男人的思考呈現單純的線性,出現問題就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想要就接受,不要就拒絕,沒有那麼多情緒和情感的糾結。但是女人的思考呈現複雜的網絡,出現問題時會先想很多,很多時候跟男人們聊起來,尋求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只是想要情感的認同與情緒上的理解。

男女的差異這麼大,一方面出於天性,另一方面來自於教育。

媽媽不想常常覺得心累,就要讓你的家人了解你的心,想的是甚麼?需要的是甚麼?自己要先釐清後表達出正確的需求,這樣家人才能付出你需要的幫助與支持。

父母因為真情相愛而結盟成家,貢獻了彼此的基因,造就了孩子的生命。孩子的翩然誕生,讓這個愛的結盟更穩固與牢靠,從此有了剪不斷的DNA做維繫。讓愛從愛情開始,衍生出了親情與友情,一個家,就涵蓋了世間所有的情感,這不是既奇妙又美妙嗎?

生活並不容易,有時甚至很苦與難。這些情感上的拉扯與苦楚,我都原原本本的跟孩子們分享,因為他們的媽媽,不是只用做媽媽就好,我還得扮演媳婦、妻子、女兒、姊妹等不同的角色。每天在各種不同的角色之中轉換與周旋,常常還得安撫自己的靈魂,如果所有的問題都匯集而來,那只會崩潰了一個正常的人。

其實,我們都太寵愛與低估孩子了,多給他們一些責任與壓力,企盼與期許,他們既會觀察狀況也會分辨事理。讓他們全面接受生活中的各種狀況與挑戰,他們可以成長得更好的,千萬不要只養在溫室裡,苦了自己,也沒有幫助到孩子。要多接受孩子的付出與協助,讓他們多用腦思考與多出手幫忙,體現「我們是一家人」的真情與實益。

教養,就是在生活中,跟孩子建立緊密而親密的關係,互相支持與愛護;互相體諒與包容;互相學習與改錯。孩子一開始很小,但他慢慢的成長與學習,就會有自己的能力與想法,多接受他的意見與幫忙,這對親子來說,都是正向循環的成長。

更多未來Family文章
功課多到寫不完,當孩子向你求救時,家長可以怎麼幫忙?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