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布達佩斯改路名為「達賴喇嘛」,看各國街道取名爭議

作者:Crossing Campus

布達佩斯市長卡拉松尼(Gergely Karacsony)於 6 月初宣布,將以「達賴喇嘛」、「維吾爾族烈士路」、「自由香港路」等命名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的布達佩斯校區附近道路,引起一番熱議。

從國外看回台灣,南京東路、長安西路、杭州南路、重慶北路,若你身居台北,是否曾好奇為什麼台北人住在「中國地圖」裡?而這要回溯至二戰結束,為了破除日本統治觀念,讓台灣人民心中「時時有個中國」,國民政府進行路名大變革。

或許關於「路名」的命名,從來都沒那麼簡單!本文將介紹隱藏在這些路名背後的故事與意涵,或許能提供讀者更多了解:

挑戰北京!布達佩斯改路名,抗議復旦分校建案

自由派市長卡拉松尼「改路名」之由,源於匈牙利政府簽署協議,將在首都布達佩斯興建中國頂尖大學復旦大學分校。此建校計畫預算為 15 億歐元,中國提供 13 億歐元貸款,讓人對匈牙利外交傾向的轉移(從西方倒向東方)、中國對外貸款飆升感到不安,也引發北京當局和卡拉松尼間的外交紛爭。這項規模龐大的建校計畫,引發布達佩斯萬人上街,民眾抗議匈國政府討好中國,標語指控「不要復旦!要西方,不要東方!」

為了表達對人權價值的重視,卡拉松尼不惜槓上現任傾中總理奧班(Viktor Orban),重新命名校區附近道路,以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部分民主國家指稱遭種族滅絕的「維吾爾烈士」、「自由香港」命名,第 4 條路名則以被判入獄的中國天主教主教為名,改為「謝仕光主教」。然而匈牙利國會無視民意反彈,執意通過復旦建案,儘管總理奧班鬆口,建案將會交付 2023 年公投,但反對派並不買單。

消失的女性路名——如果,有一座「女性城市」⋯⋯

除了政治因素,還有「性別」指標:毋庸置疑的是,全世界以女性命名的路名佔據少數。

據資料顯示,美國舊金山以女性命名的街道佔比 7%,德國漢堡佔比 4.4%、比利時布魯塞爾佔比 6.1%,法國巴黎佔比 6%,其中更令人咋舌的是,巴黎街道僅有 2.6% 以傑出女性「本人」為名,有 166 條以女性命名的街道其實是傑出男性的「妻女」。

為了挑戰以男性為街名的主流現狀,美國作家索爾尼(Rebecca Solnit)及地理學家傑利夏皮羅(Joshua Jelly-Schapiro)共同創造「女性城市」(City of Women)地圖,重構紐約地鐵街景,例如羅里默街車站以猶太裔巨星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 )命名,更名為「芭芭拉史翠珊車站」;錢伯斯街車站以美國歌手碧昂絲(Beyoncé)命名,更名為「碧昂絲車站」。

BLM 運動改變了什麼?

不只政治與性別,「種族」議題也讓命名產生變數。近年「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運動延燒橫跨大西洋,英國倫敦「戰時首相」邱吉爾銅像遭噴漆「種族歧視者」;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遊行,更是推倒地方慈善商人科爾斯頓(Edward Colston)銅像,抗爭支持者表示,17 世紀科爾斯頓憑藉黑奴買賣致富,但就算回饋鄉里也無法抹滅其種族剝削行徑。

一系列黑人平權抗爭,也引發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更名運動,今年 4 月學生們發起投票,希望以反種族歧視鬥士「Dorothy Kuya」重新更名大學大廳,取代現行的「Gladstone Hall」,原因是這位前英國首相威廉葛萊斯頓(William Gladstone)曾為黑奴發聲,並承認 19 世紀殖民開墾時期,家族曾豢養黑奴,參與販奴貿易。延燒的種族抗爭運動,究竟是一場「趁亂」還是「遲來」的歷史正義呢?

冷知識:德國人最常以鳥類和作曲家為道路命名?

歷史的巨輪下,隨著納粹政權宣告結束、柏林圍牆倒塌,柏林街景歷經多次更名,在德國,你不會發現希特勒(Adolf Hitler)街或赫爾曼戈林(Hermann Göring)廣場,但在西德,你仍能找到納粹相關或代表納粹主義的街名。

現今,人們傾向使用較不具爭議性的主題為街道命名,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整理出德國最常見的街道種類,以樹種、鳥類、作曲家及詩人命名佔比最多,也意外發現,德國人最喜愛的作曲家是出生於奧地利的莫札特!

冷知識:夏威夷常見路名,背後有段虐心戀曲?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則統計,除了以樹種、數字(1st, 2nd)及歷任總統命名,美國最常見路名還有南北霸主之分,北方以「楓樹」(Maple)命名最為平常,南方則以「木蘭花」(Magnolia)及「山茱萸」(Dogwood)最為普遍。

至於夏威夷島上最常見的街名則是島花「火山花」(Lehua),背後有一段動人故事,相傳戀人 Lehua 及 ʻŌhiʻa 相愛,遭到火山女神 Pele 嫉妒,將 ʻŌhiʻa 變成一棵樹,傷心欲絕的 Lehua 變成ㄧ朵花,依附在 Ōhiʻa 樹上,常伴生世。

路名大哉問,從台北人住在「中國地圖」裡、各國女權主義者重視以女性命名的路名過少、種族平權運動擲下「更名」的漣漪效應,不難看出「道路名稱」不僅只是地圖上的一行字,背後更隱藏著政治、文化的演變軌跡。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命名大哉問:從布達佩斯改路名為「達賴喇嘛」,看各國街道取名爭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愛吃人蔘雞、部隊鍋──你知道南韓食物的取名規則嗎?
國際企業官網上,「被消失」的台灣:當德國大企業紛紛更名「中國台灣」,你擔心中國的銳實力嗎?

作者簡介:

Crossing Campus 前身為「校園天下」,延續「為校園而生」的理念,期待透過全新策展與規劃,把世界帶入校園、讓校園走進世界。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