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柳橙到橄欖樹,成為巴勒斯坦的民族精神象徵

文:梁又心(Rania,畢業於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衝突管理研究所。於中東旅行、進修、工作數年,足跡遍布突尼西亞、埃及、杜拜、黎巴嫩、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現為「Green Palestine 綠巴勒斯坦」負責人。今年10月於Flying V募資平台,發起「和平之樹 - 重建農民的橄欖家園」計劃。並將於台灣分享數場「巴勒斯坦橄欖文化與農民困境」講座)

「若橄欖樹知曉種下她的人,她將化作一滴眼淚。」

- 巴勒斯坦愛國詩人 馬哈茂德·達爾維什(Mahmoud Darwish)

乘著大巴,從特拉維夫到耶路撒冷,再從耶路撒冷轉車,進伯利恆。若曾走訪以色列/巴勒斯坦,你會驚訝地發現,這短短70公里的路上,地理樣貌如此迥異。以色列高聳挺拔的針葉林,與紅色尖頂建築物坐落其間的景象,到巴勒斯坦時,瞬間轉變成低矮的橄欖樹,或夾道歡迎,或佇立遠方,整齊地一圈圈環繞丘陵,直至山頭。

明明緯度相同,地勢相仿,為何地貌植被差這麼多?又是為什麼巴勒斯坦人選擇以橄欖樹作為民族象徵,體現「堅定不移」(Sumud)的精神?

上圖為以色列接近巴勒斯坦之地理植被樣貌,多以高大針葉林與位於山頂上的紅色尖頂建築物為主。下圖為巴勒斯坦風光,以低矮的橄欖樹為主

如果中華民族以梅花為精神象徵,那巴勒斯坦人就是橄欖樹。他們讚嘆這古蘭經中的聖樹,並引以為豪。在巴勒斯坦達爾無那(Dalouna)民謠中提到:

「我國的橄欖是最美味的、最漂亮的、含有最豐富的油脂,全世界都想嚐一嚐,每一顆橄欖都是精華……」

至今,巴勒斯坦仍保留著以橄欖油塗抹新生兒額頭與肚子的習俗,象徵對孩子健康的祝福。此外,橄欖樹也常是俗諺裡的主角。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巴勒斯坦人如此說:「前人種樹(橄欖樹),溫飽了我們;我們種樹,溫飽了後人」。橄欖樹不只結果,還生產高經濟價值的橄欖油,並能以此製作橄欖皂。而橄欖木也能在巧手雕琢下變成美麗的藝術品。據官方數據,近十年來,橄欖佔巴勒斯坦70%的蔬果產量,約14%的經濟收入,並支持10萬戶家庭的生計。巴勒斯坦家庭對橄欖經濟的依賴可見一斑。

如台灣的中秋節,每年九到十月的橄欖採收季,也是巴勒斯坦闔家團圓的日子。全家老小聚在橄欖園,一邊辛勤採摘橄欖,一邊吟唱橄欖歌謠。休憩時,母親端出現煮的阿拉伯咖啡,大家坐在橄欖樹下,一邊啜飲,一邊閒話家常,共享天倫之樂。橄欖樹已深深紮根於巴勒斯坦文化之中。

但早在1947年以前,仙人掌才是巴勒斯坦的代表。由於仙人掌果要冰冷食用才可口,農夫們會在天亮前採收新鮮的仙人掌果,到市集販售。為了吃到冰鎮的仙人掌果,都市人便要起個大早趕集。這使仙人掌有別於其他批發作物,創造出農夫能與都市人面對面交談與買賣的機會。所以,仙人掌代表著農村與城市的連結,象徵巴勒斯坦人民團結一心。

從柳橙到橄欖樹

19世紀中開始,海港雅法(Jaffa)因盛產甜美多汁的雅法橙,熱銷中東與歐洲,成為巴勒斯坦的大城市。1947年11月,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巴勒斯坦分割方案失敗,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隔年正式開戰。戰間,阿拉伯國家節節敗退,1949年簽下停戰協議,以綠線(Green Line)為暫時的以巴疆界。綠線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領土為約旦河右方的西岸(West Bank)與臨地中海的加薩走廊。戰後,雅法割讓給以色列。曾風光一時的港都,頓時成為許多巴勒斯坦人永遠回不去的家鄉。因此,1948年至1970年代,雅法橙取代了仙人掌,成為巴勒斯坦的民族精神象徵,以緬懷被掠奪的國土。

直到1980年代,橄欖樹才逐漸成為巴勒斯坦民族象徵。

不是一片荒地,而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橄欖樹根

1982年,巴勒斯坦代表政府,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 PLO),從黎巴嫩二度流亡至突尼西亞。這讓在約旦與黎巴嫩鄰國的巴勒斯坦愛國志士,將注意力轉移回西岸與加薩走廊本土。表面上,以巴衝突是源自物質資源的搶奪,如領土疆界劃分、耶路撒冷歸屬,以及巴勒斯坦難民回歸等。但實質上,以巴衝突無異是一場正統性之爭。

面對猶太復國主義試圖將巴勒斯坦形塑成一片從未開化的無主地,以合理化猶太人返回聖經中「留著奶與蜜」的家鄉,像是「一塊無人之地給一群無地之人」(註一),與以色列前總理梅爾(Golda Meir)否認巴勒斯坦人生活於這片土地的歷史,指控他們從來就沒存在過(註二)等說詞,巴勒斯坦人重新審視與建構民族與土地的連結,並寄託於先祖們種下、可追溯至8000年歷史的橄欖樹,將巴勒斯坦人、樹、土地連結在一起,作為對土地正當性強而有力的回應。如離散巴勒斯坦歌手多克·潔絲(Doc Jazz),於其歌曲返回權(Right to Return)中所寫:

「你是橄欖樹……你是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也是你。」(You are like the olive tree… You are the land and the land is you.)

(巴勒斯坦青年設計師及哈德·納吉〔Jehad Naji〕以橄欖樹為圖設計巴勒斯坦百元紙鈔。圖中的橄欖樹已有2000年以上歷史,現位於巴勒斯坦政治中心拉姆安拉〔Ramallah〕)

至今,橄欖樹仍是巴勒斯坦重要的民族象徵,代表堅定不移的精神(Sumud)。

Sumud有被動與主動之分。被動Sumud是指巴勒斯坦人對土地堅定不移、誓死不離開家鄉之信念;主動Sumud是指巴勒斯坦人不屈不撓抵抗以色列佔領與殖民的精神。以色列為擴大領土,並破壞巴人對土地的連結與經濟支柱,從1967年起,已有800萬棵橄欖樹遭挖土機摧毀,其中不乏上千年的老樹,彷彿也要把世代生活於此的巴人硬生生地連根拔起。巴勒斯坦愛國詩人馬哈茂德·達爾維什憤慨寫道:

……這些士兵,這些現代的士兵(以色列士兵),以挖土機包圍她(橄欖樹),把她從大地上世世代代宗系中,連根拔起。

如今,植樹如插旗,以巴衝突彷彿是針葉林與橄欖樹的戰役。但在這表象下,更是一場暗潮洶湧的土地正當性之爭。

延伸閱讀
「市值王」台積電接下來還須跨越哪四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