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調看防疫:民眾支持國民黨的提案,但在支持度上卻不買單

文:張正昀(中華民意研究協會資深研究員)

我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已經歷一個月餘,6月23日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延至7月12日,雖然疫情看似和緩,但仍危機四伏,民生經濟開始受到損害,基層民眾仍徬徨不安。

屋漏偏逢連夜雨,傳染力最強的「Delta」變種病毒株襲台,一對從祕魯返台的祖孫,在屏東居家檢疫期造成群聚感染,事後來看,入關時檢疫措施似乎過於鬆散,造成最令人擔憂的Delta病毒株闖入國門。

6月28日彭博社發布最新「全球防疫韌性排名」(Covid Resilience Ranking),台灣從防疫績優組一下掉到後段班,跌至44名,僅優於祕魯、孟加拉、巴基斯坦、哥倫比亞、印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阿根廷等九國,台灣的表現甚至不如奈及利亞、泰國、越南、伊朗等國。

作為疫情最優解的疫苗部署,至今仍有所拖延。儘管鴻海、台積電、慈濟等企業或團體洽購國外疫苗捐贈政府的申請陸續獲得同意,但是政府對於民間伸出的援手,似乎仍興趣缺缺,例如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便曾說過「太多採購,恐引起困擾」,這種言論才會讓台灣民眾感到困擾——一種不被當政者重視、對於自身安全性命的困擾。

不過,相較於5月時,指揮中心對於民間捐贈疫苗,以及對外採購疫苗的強硬態度已經出現部分妥協,最大原因可能是近期民調壓力,民眾強烈表達對疫苗部署落後的不滿,尤其是今年6月份美麗島與台灣民意基金會,這兩份親綠機構的民調,已經呈現蔡英文與蘇貞昌滿意度與不滿意度的死亡交叉。

民進黨民調滿意度降低,但國民黨並沒有因而提高

美麗島電子報6月份國政民調,蔡英文執政不滿意度為49.1%,滿意度為47.6%,蘇貞昌施政不滿意度為50.5%,滿意度為44.3%。台灣民意基金會6月份民調,蔡英文總統聲望為44.5%不贊同對上43.2%贊同,蘇貞昌內閣施政滿意度為41.5%,而不滿意度為48.9%。可以說,多數民眾對於蔡蘇體制處理疫情的無表現已經感到不耐。

雖然蔡英文與蘇貞昌民調受創,但是如果比較政黨認同度,可以發現令人玩味的結果。

美麗島民調中,本月民進黨支持度雖然走下坡,但是離重創尚遠,相較於5月份的正向評價(42%),與負向評價(47.3%),6月份民進黨正向評價為39.5%以及負向評價的49.3%,下降幅度有限。而身為在野黨的國民黨,沒有因為民進黨支持度下滑而升高,反而跟著等幅下滑,相較於5月份的31.5%正向評價與53.1%負向評價,國民黨6月份評價分別為29.2%正向以及56%負向。

機構效應更為顯著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如出一轍地做出相似結果,民進黨6月份支持度較5月份並未出現大幅滑落,僅下跌了0.6%,到達22.6%,而國民黨卻從5月份的21.2%下滑2.8%到達18.4%,與3月份台灣民意基金會喊出國民黨將要崩盤的18.4%相同。在民調研究中,會有如此巧合之事?

當然,造成如此結果的原因諸多,例如誤差範圍內的浮動,甚至不排除「技術性調整」或是「機構效應」的影響,當然,恐怕最多人直覺反應會認為,「執政黨做不好,但是國民黨更爛」,所以民調才會下滑,這類的印象認知。

但是,當我們比較國民黨近期提出但是被民進黨封殺的八大提案,以及美麗島電子報中另外兩組問題的結果與交叉分析,可以看到更有趣的景象。

支持國民黨提案立場,卻對國民黨反感的民眾

先看國民黨的八大提案:「擴大採購WHO認證疫苗至4000萬劑」、「3+11決策會議紀錄公開」、「國產疫苗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再施打」、「國產疫苗EUA審查全程直播」、「加速採購疫苗,8月底前3000萬劑」、「查范綱皓造謠」、「檢討國產疫苗採購價格」、「普發一萬現金」等。

除了「查范綱皓造謠」可能有議論外,其餘七項,都是攸關國人健康與生存安全以及要求政府公開透明與增加課責的提案,合情、合理、也符合國人利益,可以說從提案層面,國民黨確實做到了在野黨應盡的責任。

結果是民進黨立法委員全體投反對票,封殺國民黨的八大提案,似乎有將政治鬥爭至於民眾期望之上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進黨立委們挾人數優勢否決掉國民黨的八大提案後,網友愛上的「批踢踢」(PTT),即刻有人截下立院表決直播、民進黨一片按下「紅色反對」的「壯闊景象」,立刻引起網友們的撻伐痛批,在許多憤怒之語之後,卻也承載台灣人民的憤怒。

回到美麗島電子報民調中,其中一題問到,「應不應該比照美國政府審查輝瑞疫苗的作法,公開直播完整會議過程和具名投票的結果」,高達85.8%民眾認為應該。可見國民黨「國產疫苗EUA審查全程直播」的提案,符合主流民意期待,但是從交叉分析卻發現,這8成5的民眾中,對於國民黨保有好感的僅為30.8%,而持有反感的確達56.2%。

另外一題問及「國產疫苗被國際認證後再提供民眾使用,您認不認同這種作法」,實際上就是國民黨所提「國產疫苗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再施打」的作法,結果高達82.8%民眾表示認同,然而,交叉分析下也能發現,這8成2的民眾中,對於國民黨保有好感的僅為32.4%,而持反感的為53.7%。

國民黨提案符合多數民眾期待,但是民眾卻不在支持度上買單,國民黨自身或許有需要檢討之處,但是其所處的輿論弱勢地位,以及受到「執政黨做不好,但是國民黨更爛」這類「認知作戰」影響,或許也是主因之一。

內有「內鬥式」言論,外有「中國加上動詞」的操作

從疫情爆發,執政黨進退失據,拿不出好的解決方法,造成巨大民怨,理應從最根本的防疫與疫苗取得來解決民怨,但是這一個多月來執政黨似乎較鍾情於政治性解決方案作為民怨疏洪,例如從一開始的怪罪萬華,接著將矛頭引向新北,或是面對質疑便網軍出征等,其中最有用的操作,便是提出類似「執政黨雖然做不好,但是在野國民黨更爛」的輿論導向,加上網路與主流媒體上國民黨一直處於弱勢,這套打法的確收效甚高。

近期一直有刻意煽動國民黨內互打的媒體報導出現,尤其搭上傳統國民黨既有之的「救世主情結」以及因台灣疫情升溫延期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內容總不離不具名消息人士放出的消息,且為文逐字皆是含沙射影,但邏輯套路都不脫:「國民黨監督民進黨不力,應該換人領導,國民黨才有救」,這類「內鬥式」言論,間接道出了現任國民黨領導者所面臨的難處。

在防疫艱困期,疫苗取得難見曙光之際,國民黨作為在野黨,實際上也面臨「三難困境」。一者是前述的內在困境,國民黨除「外在挑戰」外,亦要面對黨內的折衝,監督做得好無人稱讚,稍微缺乏表現則眾人出聲唾罵,頻頻出主意「指點」,讓人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再者,國民黨面對執政的民進黨蠻橫施政時,藍營監督力道如何拿捏的難處。如果過於強悍,祭出杯葛等手段,其實就是拖防疫工作的後腿,相當於害了民眾生命健康與財產安全,因此在保障人民性命的優先前提下,最好的方法還是只能屏除過去民進黨在野時用的「超強力」杯葛手段,仍採用溫和的理性監督與提案方式督促政府。

由此,又衍生出第三個難處:理性監督讓處於「輿論劣勢」的國民黨,更不容易讓民眾知道其盡力之處,因為「沒有衝突,沒有狗血,吸引不了眼球」——還是有很多人想看到「血流成河」。

反觀動輒使用「中國介入」、「中國干涉」、「中國干擾」種種「中國加上動詞」等語推卸責任的民進黨,正因擅於「操作仇中」,所以才足夠吸引人們目光,成功搏得網路聲量和媒體版面。可惜防疫不是比賽如何仇中,否則民進黨支持度第一還真「當之無愧」。

延伸閱讀
《幸福雙贏》:不只談判能夠「雙贏」,你的人生甚至可以「多贏」
【關鍵眼中盯】驅使中國選手的動力不是熱情,而是恐懼,這比未能奪金更令人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