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辯證法談中華民國台灣

民眾揮舞國旗。(杜宜諳攝)
民眾揮舞國旗。(杜宜諳攝)

520就職即將到來,相信北京涉台部門正密切關注,蔡英文將如何撰寫就職演說。過去1周,大陸涉台學者王劍先在《環球時報》發文〈「中華民國台灣」是新版台獨論調〉,接著中評社發表《北京來論》〈警惕「中華民國台灣」偷渡過關〉、《人民日報》也刊登王海良投書〈「中華民國台灣」是「新冠」遮舊顏〉,這一連串動作顯然有備而來。

大陸涉台學者從不避諱中華民國,大陸內部也不避諱1949年之前,中華民國的歷史功過,但北京對台公開宣傳幾乎從來不提中華民國,因而被台灣人視為「不敢面對中華民國」。為何此次罕見把炮口對準「中華民國台灣」?如何解讀這一連串動作的政治訊號?不妨可以從3個角度思考:第一,正如《北京來論》一文中所言,「中華民國台灣」對中間、淺藍選民具有「迷惑性」,說明北京也注意到蔡兩岸論述得到台灣主流民意認可,遂趕緊出招爭奪定義權。就像去年初民進黨操作出「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一樣,此時北京也希望操作出「中華民國台灣就是台獨」,紅綠新一輪輿論攻防開始。

第二,北京批「中華民國台灣就是台獨」,醉翁之意在提醒國民黨不應貿然跟隨、接受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北京來論》一文特別指出「中華民國台灣」讓藍營反對「台獨」主張無的放矢。江啟臣就任黨主席後,陸方對國民黨兩岸論述一直心存疑慮,但淺藍選民並不排斥「中華民國台灣」論述,更加劇了北京的焦慮。

第三,綜合近期內外情勢,大陸應對蔡總統520演說基調有所評估,預判蔡兩岸論述難有突破,在重申「中華民國台灣是最大公約數」的同時,可能會對大陸更強硬。此次北京主動出招,與其說是「殺球」不如說是「發球」。蔡身邊幕僚如果夠聰明,應該認識到這反而是與對岸溝通的好時機。

回到北京所批評的「中華民國台灣」論述。如果單純從王劍、王海良與《北京來論》3篇文稿,對民進黨台獨論述脈絡的梳理,認定「中華民國台灣」就是台獨論述,當然不能說「錯」。民進黨的終極目標是台獨,這顯然不用懷疑。民進黨藉由「中華民國台灣」逐步切香腸地完成台獨論述,這也不用懷疑,民進黨利用中華民國招牌吸引中間淺藍選民、裂解泛藍兩岸論述,這更不用懷疑。

不過,用中共最擅長的辯證法來看,就不能過於簡單化地理解蔡英文提出「中華民國台灣」背後的台灣民意。首先,北京當然可以說民進黨以「中華民國」借殼上市「台獨」,但反過來講,何嘗不是民進黨向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與兩岸關係現狀的妥協?其次,北京也可以說台灣的中間選民被「中華民國台灣」騙了,但換一種角度看,何嘗不是蔡英文正在把民進黨的國家定位與兩岸論述拉向中間?

以政大選研中心去年12月所做民調為例,選民對民進黨政府兩岸政策不滿意度達58.6%,滿意度僅30.8%,而且高達50.4%民眾自認為在統獨問題上沒有立場。這說明了兩岸因素在這次選舉中被高估了,其實並非決定性因素。台灣年輕人固然是對「香港牌」和「抗中保台」買單,也成為民進黨這場選戰的利多,但從主流民意來看,蔡政府不碰修憲、與台獨公投保持距離、引導民進黨兩岸論述接受中華民國體制,基調依然溫和,選民的接受度並不低。

民進黨之所以還認為中華民國4個字有用、管用、好用,正是說明中華民國對連結兩岸、甚至保留兩岸關係未來可能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而這應該成為化解當前兩岸僵局的解方。對於北京而言,需要思考如何引導民進黨在中華民國台灣論述上「更進一步」,而不是簡單地打為「台獨」,把那些既堅持中華民國體制、又具有台灣認同的廣義「現狀派」和「中間派」劃到對立面。

習近平說過,「我們追求的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心靈契合。」大陸學者論述對台政策與方略,應該要深入理解習近平兩岸關係思想的核心內涵。「武統」固然可以實現統一,但會留下深層次的心靈創傷,大陸涉台學界應該構建一個更加寬容、博大的統一論述架構,讓「中華民國台灣」論述能夠在這個架構中找到與中國、與大陸的連結點,那豈不是兩岸政治問題的歷史性突破?

衷心希望北京涉台學界針對「中華民國台灣」有備而來的發聲,能夠引起紅藍綠三方一場大辯論,讓真理越辯越明,讓民共在交鋒中尋求相互理解。只要大陸愈來愈進步,人民生活愈來愈安定富足,中國人在世界愈來愈驕傲,統一的時間是在大陸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