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錢凱港到兩洋鐵路:一文讀懂中國如何在美國拉美後院擴張

錢凱港
錢凱港位於秘魯首都利馬近郊,由中國最大的國有海運公司中遠集團(COSCO)出資60%,並於今年11月14日正式啟用。 [Reuters]

即將強勢重返白宮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川普)將如何重塑美中關係已經成為各界關注所在。而近期,北京已經加速其在「美國後花園」行動的腳步,加強其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業已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在西太平洋岸的秘魯,一由中國央企遠洋海運港口公司參與的巨型港口錢凱港(Chancay)正式開港,習近平高調出席,顯示出中國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外界分析稱這是中國與拉美合作,希望創造全新的貿易路徑,完全繞過北美。

習近平上個月訪問秘魯的主要目的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以及的巴西的G20年度峰會,但各界所有的目光仍然集中在錢凱港及其所背後日益增強的中國影響力。

有專家指出,美國正為多年來對拉美鄰居的合作及需求表現的冷漠付出代價。還有專家認為,美國在拉丁美洲「缺席已久」,而中國卻在本世紀迅速進場,情勢已徹底改變,「美國後院」正在與中國直接交往。

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中心主任凱文·葛拉格(Kevin P. Gallagher)向BBC中文解釋,中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務實投資已有20年」,他批評稱美國總是認為拉丁美洲與自己親近合作是「理所當然」,「或者更糟的是試圖讓該地區接受美國自己都不會接受的那種貿易協定」,而最近美國孤立主義的傾向會加劇美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墜落。

不過,台灣淡江大學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研究中心主任宮國威副教授則強調,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投資或腳步相對在其他地方的舉動比較低調,多半是透過經濟合作,特別是基礎建設與拉美各國往來。

他向BBC強調,雖然中國影響力在當地已經稀釋了美國勢力,至於經濟影響力如何滲透到政治,還需要多觀察:「拉美維繫美中關係可以說是一種走鋼索的關係,兩邊都不想得罪。特別是面對川普的回歸,未來如何在貿易上同他打交道,拉丁美洲其實是很戰戰兢兢,並非已經全部站邊中國。」

「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如果你說中國在拉丁美洲經營20年,那麼美國人在那裡的經營已經有200年了!」宮教授補充說。

Peruvian President Dina Boluarte an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ttend an inauguration event for the Chancay mega-port at the Government Palace in Lima, Peru, 14 November 2024.
習近平(左)和秘魯總統博盧阿特遠程出席錢凱港開港儀式。 [EPA]

從錢凱港到上海

根據公開資料,錢凱港位於秘魯首都利馬近郊,由中國最大的國有海運公司中遠集團(COSCO)出資60%,並於今年11月14日正式啟用。錢凱港能夠容納全球最大的貨櫃船,預計在運營初期的貨櫃吞吐量可高達150萬標準箱(按20英尺貨櫃計算)。若再加上利馬與錢凱港之間的該國最大港口卡亞俄港,未來錢凱港周邊區域的吞吐規模有可能超過南美最大的巴西桑托斯港。根據路透社報導,該港口的貨櫃起重機已實現自動化,並具備遠端管理功能。

秘魯和中國均表示,開港標誌著南美貿易的新時代,預示著連接亞洲和南美的貿易效率將大幅提升。

兩國對該港的投資及期望甚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抵達南美的首日,便以視訊方式參加了錢凱港開港儀式。他表示:「從錢凱港到上海,我們所見證的,不僅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秘魯的生根開花,也是新時代亞拉陸海新通道的誕生。」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也在上個月發表評論,稱錢凱港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太平洋彼岸的新旗艦項目,「有助於深化中秘及中拉關係。」

中遠海運負責錢凱港項目的企業事務經理卡薩斯(Mario de las Casas)向媒體表示,現階段錢凱港將以每年100萬個貨櫃的運輸量起步,未來計劃逐步增至150萬個。

A drone view shows cranes and containers at the new megaport being built by China's state-owned Cosco Shipping, promising to shorten sea routes to Asia for Peruvian and some Brazilian goods, in Chancay, Peru October 24, 2024
中國國企中遠集團投入巨資參與秘魯錢凱港建設。該圖攝於10月24日。 [Reuters]

儘管兩國強調錢凱港純粹為服務全球經貿,但中國在南美的發展仍被許多人解讀為具有軍事戰略考量。

美國軍方人士認為,若錢凱港能夠容納超大型貨櫃船,則也能接納中國的軍艦。剛從美軍退伍的美國前南方司令部司令勞拉·理查森(Gen Laura Richardson)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批評北京在錢凱港等地發展「雙用途設施」。她表示,中共在拉美「玩長期遊戲」,這些港口設施可能成為「解放軍未來多域接入的據點和戰略海軍要道」。

美國海軍退休上尉、海軍戰爭學院(Naval War College)中國海事研究院主任克里斯托福·沙曼(Christopher Sharman)向BBC中文解釋,習近平已指示中國海軍轉型為「世界一流海軍」,因此要求中國海軍全球部署,以支持中國的戰略利益。「這樣的部署將需要能夠用於補給和維修的深水港口。而錢凱港作為中國『一帶一路』計畫中的商業國際港口之一,解放軍海軍可以利用這些港口來支持未來的海外部署。」

他補充道,「在拉丁美洲國家周邊的中國海軍常態存在將為中國提供更多工具,以促進中國的戰略利益,如擴大中國的區域影響力及獲得高價值商品和服務的可靠渠道。未來的中國海軍部署將支持中國在美國後院中超越美國的努力。」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11月11日發表社論高調駁斥美方的質疑,稱所謂錢凱港的「軍事用途論」完全是抹黑。該社論批評「門羅主義執念令一些華盛頓政客對錢凱港抱有偏見……錢凱港是中拉務實合作的橋樑,絕非地緣政治競爭的工具。」

華盛頓智庫「美洲對話」(InterAmerican Dialogue)拉美與世界項目主任麥沛宜(Margaret Myers)則向BBC中文分析,美國仍是拉美各國的重要經濟和政治夥伴。然而,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並將繼續增長,這主要基於中國在該地區建立的廣泛貿易關係。對於一些國家來說,中國是主要的貿易夥伴,許多農產品和原材料的出口目的地,同時也被視為重要的投資者:「考慮到這一點,該地區許多國家傾向於考慮中國的利益。」

麥沛宜強調,預計港口將對秘魯與中國的貿易產生重大影響,儘管其中大部分將以中國對秘魯的出口形式出現。她說,中國正在尋求開發和擴大全球市場,以釋放過剩產能。秘魯和拉丁美洲其他國家當然也都觀察到並考慮到了這個因素。

拉丁美洲經貿專家,宮國威副教授分析指出,中國在全球投資管理的港口已超過百個,但錢凱港計畫是中國第一個「從零到有」積極與秘魯合作打造的大型港口,從小漁港轉變為南美超級大港,顯示出中國對此的重視。宮教授對BBC表示,北京如此積極參與錢凱港的建設,目標不僅限於秘魯,還包括南美大國如巴西內陸和阿根廷北部的資源輸出。

換言之,錢凱港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於港口背後的內陸物流能否配合起來,這裡的物流指的是中國與巴西、秘魯等國籌劃已久的「兩洋鐵路」(Twin Ocean Railway),該鐵路將橫跨南美洲,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

兩洋鐵路

兩洋鐵路
[BBC]

兩洋鐵路計劃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代,由拉美國家領導人提出。然而,由於各種經濟和地理環境的限制,該計劃一直未能真正啟動。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通過加速推進「一帶一路」項目,與拉丁美洲的關係日益緊密,並開始對至少需要500億美元投資的兩洋鐵路計畫展現出高度的興趣和主導意識。

2014年,時任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秘魯,兩國同意對這條穿越亞馬遜河和安第斯山脈、超過3000英里長的鐵路進行可行性研究。中國認為,兩洋鐵路能降低穀物和礦物的運輸成本,並使中國能夠輸出產能及進行投資。此外,鐵路一旦建成,將大大提速巴西鐵礦石和大豆的出口,並能直接從秘魯港口運送糧食和原材料至亞洲最大的市場——中國。

然而,要經過亞馬遜雨林的這條鐵路所需資金量龐大,面臨環境挑戰以及各國官僚和利益團體的阻礙。宮國威教授強調,這條鐵路的建設仍面臨諸多困難,最終連接兩大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他告訴BBC,從外國的角度來看,這條昂貴且希望連接太平洋的鐵路對歐洲國家吸引力有限,主要還是中國最為積極。這是因為中國非常需要從巴西等國進口原料和農作物。「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對這些原物料的需求很大,當然希望東西能按時到達。如果不符合其經濟利益,中國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資金參與這個鐵路的基建。」

美國自家後院著火 門羅主義已死?

剛從美軍退伍的美國前南方司令部司令勞拉·理查森
美國前南方司令部司令勞拉·理查森(Gen Laura Richardson)稱錢凱港這類港口設施可能成為「解放軍未來多域接入的據點和戰略海軍要道」。 [Getty Images]

無論如何,從錢凱港到兩洋鐵路,從商業到軍事戰略,外界普遍認為中國透過在拉美的一系列「超級工程」已經深入滲透,挑戰美國在其「後院」的勢力範圍。

宮國威教授向BBC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經濟因素。他指出,拉丁美洲國家在向美國借貸時面臨種種要求,如人權、民主及環保等條件,而向中國借款則相對容易。「美國從未積極投資外國基礎設施,相對而言,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對外借貸,這非常符合拉丁美洲國家的需求。」

波士頓大學的凱文·葛拉格(Kevin P. Gallagher)教授也向BBC表示,拉丁美洲人希望與盡可能多的國家進行經濟活動,而中國已成為他們的最佳客戶。「他們並不想與中美結盟,只是希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不過,宮國威認為,將拉丁美洲完全視為向中國靠攏並不正確。他指出,中國的影響力確實在滲透,但美國在當地的實力仍然很大,拉美人只是想與中國做生意,小心翼翼的維繫戰略平衡:「說到底,拉美人在生活方式和民主價值觀等等,與千里之外的社會主義中國仍有不小的距離。即使是巴西左派的魯拉政府迄今也不準備加入『一帶一路』倡議。」

他補充道,美國強調的門羅主義(The Monroe Doctrine)在拉丁美洲仍是主導價值觀。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在其個人網站上解釋,二戰後美國成為全球帝國,但門羅主義已逐漸名存實亡。他舉例稱,自二戰結束以來,白宮幾十年來提供最多財政援助的盟友首先是以色列,主要貿易夥伴則是日本和中國。而拉丁美洲對美國的重要性主要在於防止非法移民流入,「這使得拉丁美洲開始左傾反美,形成一定的意識形態背景,其他勢力的進入自然難以阻止。如今,不少拉美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竟然是遙遠的中國,這一點已不言而喻。」

沈旭暉認為,美國的門羅主義要繼續,最佳方法是扶植「可靠的拉美代理人」,協助美國處理拉美的秩序,讓白宮能專注於其他全球問題。「如果巴西和阿根廷能長期承擔這樣的角色,那是一勞永逸,但這些國家近年來卻在激烈的左右博弈中,政策延續性並不存在。」他表示。

事實上,面對中國勢力進入「後院」,美國並非沒有察覺。台媒中央社報導,位於秘魯鄰國智利的中部沿岸大港聖安東尼奧港(Puerto de San Antonio)在錢凱港開港後,已成為美中角力的新據點。今年9月,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與智利高層會面後,公開強調白宮會加強對拉丁美洲的科技投資,並包括港口基礎設施的建設。

除了美國表態加碼投資南美港口之外,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也提到正在考慮對錢凱港出口的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以反制中國。由此,其他不受制裁國家的港口可能因此受益,成為貿易進出口的替代選擇。

從拉美國家的立場來看,麥沛宜強調,儘管許多拉美國家可能渴望對美中採取「不結盟主義」,並實際追求與這兩國的多元夥伴關係,但在美國和中國在許多層面上截然對立及激烈競爭的背景下,這些國家「最終仍然必須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