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回到台灣,如何替自己收個驚?

Protesters cover with umbrella as Police fire tear gas in the Kowloon area of Hong Kong, Monday, Nov. 18, 2019. As night fell in Hong Kong, police tightened a siege Monday at a university campus as hundreds of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trapped inside sought to escape. (AP Photo/Vincent Yu)
圖片來源:AP

作者/獨立評論

文/郭振賦

那天,剛結束一場對象為大學生的情緒調適講座。我使出渾身解數,包括在政大就學期間選修傳播學院開設的戲劇導論課程時,由馮翊綱老師親自指導的舞台技巧,讓國際演講廳裡的學生們不得不將注意力放在我想要分享給他們的情緒調適知能。抖了兩小時的包袱之後,希望學生們能輕鬆卻又印象深刻地清楚記得情緒的本質,與回應情緒的根本原則。

演講結束,跟排隊要合照的學生們拍完照,下了講台坐在講者休息室內,我隨手打開Line的家庭群組,想看一些輕鬆的笑話短片來紓緩一下自己高亢的情緒。我的注意力停留在一則轉貼的影片,它的縮圖畫面是一個被紅蓮烈燄纏身的人,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哪部動作片上映前的預告片,點開來一看,才知道是那是一起剛發生在香港的真實事件。

短短3分鐘左右的影片,由非專業攝影人員拍攝的搖晃畫面,讓我像是觀看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科洛弗檔案》一樣身歷其境,彷彿自己就置身於香港現場。看完之後,思緒回到身體實際所在的台灣,我察覺到自己的情緒非但沒有得到原本希冀的輕鬆,反而心跳加快、血壓上升、渾身上下的肌肉微微緊繃。

▎從高度緊繃恐懼的情境中轉移

情緒是物種演化下的產物,作用是回應環境中的刺激,特別是那些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的事件,無論是該戰或是該逃(fight or flight),身體會自然而然地進入緊繃的備戰狀態,以備第一時間做出最恰當的反應。在我們認知上能區分那股情緒究竟是恐懼、焦慮亦或憤怒之前,生理上已經先出現分泌腎上腺素造成的緊張(intense)反應。

有些人愛看恐怖片或是動作片,從生理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可能是因為透過緊湊的劇情安排,我們的身體在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的作用下,自然地會進入緊張狀態。等到劇情告一段落,螢幕恢復成一片黑色,身體隨之回到放鬆狀態。那樣的過程,常能使人感到放鬆與欣快。

但是,倘若明知關掉手機、電視之後,那些令我們緊張的畫面,背後的事件仍會持續延燒著,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我們的心情,該如何才能放輕鬆?

首先,也許先提醒自己別將注意力長時間地持續放在每小時固定重播一次的新聞頻道上,避免緊繃的情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難以消化。如若發現明明已經刻意轉開了電視頻道不重覆觀看相同的畫面,自己的腦海裡卻仍彷彿唱片跳針一般不定期自動跳出那些駭人的畫面,那就要特別留意自己是否已經出現創傷後壓力反應(PTSR),包括失眠、作惡夢、嚴重的焦慮感受等。若不幸真有上述反應持續出現,建議盡早播打1925安心專線等免費電話,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發現自己受傷了之後,拿出急救箱來為自己包紮,並非軟弱的表現。

▎試著讓自己好過一點

筆者也沿用黃龍杰臨床心理師在其「安心講座」上分享的概念:「信運同轉加改觀」,希望閱讀本文的讀者能夠從中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調適方法:

信仰與靈性的力量,往往能在身心俱疲的時候,為我們注入一些希望與能量。如若本身有虔誠的宗教信仰,那麼無論是禱告、讀聖經、上教堂做禮拜、望彌撒、打禪、念佛經、到廟宇裡向一直以來對自己最保佑的神祇述說情緒,都有助於紓解我們紛亂的心。

運動能幫助我們釋放壓力賀爾蒙可體松(cortisol)所產生的生理反應,依自己的體能狀況進行適當強度的有氧運動、瑜珈等,若有進行重量訓練的習慣,就在熱身後讓自己好好地來幾組,讓身體能夠在流汗、大量換氣、肌肉反覆地收縮之後,自然地進入鬆弛狀態,心情也能隨之放鬆。

同伴之間的陪伴與相互理解,能讓我們在同溫層裡安心休息,如同俗諺:「有人分享的快樂,是加倍的快樂;有人分擔的痛苦,是減半的痛苦。」原來大家都很擔心,不是只有自己在瞎操心的普同感(universality),能讓我們坦承自己的憂慮、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想法。

轉移注意力是必須定期、有意識地去維持的情緒調適習慣。提醒自己花點時間投入原本就能夠讓自己寄情於其中的興趣、花點時間看部電影、找家人朋友出去接觸大自然讓開闊的視野幫助我們放寬心、或是做些家事、吃些療癒性美食,只要是原本就有益於生活的活動,都是轉移注意力不錯的選項。

▎做好心理準備,才能面對衝擊

改變觀點就比較需要充足的認知資源了。若透過前述步驟能夠讓自己脫離情緒超載的認知失調狀態,不妨也花點心思去想想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之外那一二成的好事。例如,往好處想:能提前看到「50年不變」被硬生生地打了對折、馬照跑舞照跳變成了冰冷的鋼鐵拒馬、堅硬的警棍揮舞,對於我們做好心理準備來因應未來的局勢,也不無幫助。

做好心理準備與否,兩者間的差異有多大呢?想像我們與友人分別坐在於高速公路快速行駛的汽車駕駛座與副駕駛座上。駕駛由於要注意路況,提早看到前方路上有個不算太小的掉落物,因為車速較快也來不及切換車道,即將無可避免地碾過去;而副駕駛座上的人,因為雙眼正盯著手機畫面而毫無心理準備。到了車輛碾過掉落物而用力顛簸的那一刻,兩個人接受到的物理衝擊強度是極為相近的,但對衝擊已有預警的駕駛,和毫無心理準備的副駕駛座乘客,心理上經歷的驚嚇程度通常會有天壤之別。

宋睿祥醫師在著作《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中寫到:「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得雙腳發抖,我仍去做我該做的事。」無論什麼樣的方法最能夠幫助我們安撫自己或身旁親友的情緒;同樣重要的是,情緒得到紓解之後,我們仍得要靜下心來思考,那些我們應該持續思考的現況、可能將要面臨的難題與處境。2020大選在即,哪些政治人物提出的兩岸政策構想是真正符合邏輯、具可執行性的;而非為了緩解大眾焦慮情緒而順勢提出、治標不治本的短期強效止痛藥?這是我們台灣人在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前,都必須靜下心來先仔細推敲評估的。

假如我們明知往後有好一陣子打開電視就得配一些芒果乾,至少提早準備好一壺溫開水?或是不準備也可以。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只滑不看」最可怕,假訊息影響最大的是「不想」的人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多一點經濟,少一點政治:兩岸民眾之福
國民黨力保吳斯懷,有想過蔣中正嗎?
走過美援台灣記憶:15 年,讓體弱的臺灣開始轉大人
虎背上的習近平已露志大才疏的窘樣
處理政治危機新典範—韓國瑜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