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天狂賺700萬到3個月賠光4700萬...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想賺錢,要先學「不賠錢」

編按:作者吉姆.保羅從事期貨買賣生涯長達25年,先後擔任過營業員、市場交易員及研究部主管。他從肯塔基州北部的小鎮迅速竄起,年紀輕輕就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擔任董事要職,他認為自己早期在市場上的成功,是因為本身聰明過人。

他從髒兮兮的鄉下小孩變成搭著噴射機的百萬富豪,直到他吐回獲利還欠了一屁股債大虧150萬美元轟然倒下,才領悟到之前的所向披靡,只是碰巧。

吉姆從賠錢經驗習得的教訓就是。與其研究賺錢,應該研究賠錢和失敗,知道怎樣才不會賠錢比較重要。賺錢的方法儘管是人人各有一套,賠錢的方式卻是寥寥可數。

經驗是最惡劣的老師,在你學到東西之前就先考試。—無名氏

在我小的時候,爸爸告訴我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聰明人,另一種是有智慧的人。聰明人會從本身的錯誤學到教訓,而有智慧的人可從別人的錯誤學到教訓。

各位閱讀這本書,都有機會成為一位有智慧的人,因為我現在非常聰明。我因為在市場上犯了錯所以賠掉 150萬美元(約合台幣4457萬),也因此學到很多教訓。我從金牌操盤手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執委會成員的生涯高峰直接摔到地上,這段故事固然搶眼,但一樣精彩的是,身處雲端卻預先舖下日後崩潰的整個過程。

金牌操盤手人生慘摔落地

從一天狂賺700萬元,不到3個月賠光4754萬元

我賺了24萬8000美元(約合台幣737萬元)。我在一天之內,就賺了將近百萬美元的四分之一。這筆錢多到令人不敢相信。這種感覺真像上帝還得打電話問你,明天早上可不可以讓太陽升起。

我有一張很特別的桌子,底下是根銅柱,撐著一面 6 英呎長、3 英呎寬、7 英吋厚的桃花心木,桌面看來像是懸在半空。書架跟桌子一樣,也是栓在牆上,像是懸空。一走進辦公室就會看到整片地毯,一根銅柱豎起,然後是兩片木板浮在半空,無視地心引力。

當時我想做的就是這個:挑戰地心引力。我坐在那張漂亮桌子前,迫不及待地等市場開盤, 準備今天再賺個 5 萬美元。我心想應該不會再有比現在更好的生活了吧!我沒說錯,是不會更好了。

那天早上市場開低盤,然後就再也沒有回升到前一個交易日,也就是 8 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的價位。股市在那個星期一之後就開始跌,我大概每天平均賠掉 2萬到 2萬5000美元,就這樣賠了好幾個月。

空頭最是無情,偶然的回升像是痙攣抽搐。幸虧我已開始安排客戶退場,他們大都還有賺到一些,有些人就算賠也僅是小賠。但我自己當然還是繼續撐下去,我打的是長期抗戰,這會是一場大輸贏。柯比跟我準備靠這次買賣海撈千萬!

到了 10 月中旬,原本賺錢的倉位已轉盈為虧。我不知道到底虧多少,但我曉得大部分的錢都賠掉了。因為倉位狀況越來越糟,我開始接到保證金追繳的要求。我等了幾天看看市場會不會反彈,要是回升了,我就不必補滿保證金。要是回升反彈就萬事大吉;萬一沒有,之後幾天我就得向朋友借錢了。

我兩、三天就要補繳保證金一次,但經紀商的態度是:「我們曉得你是個大戶啊!你是交易所的董事嘛,而且也是執行委員。你還是自家公司的高級主管。我們都知道錢對你來說不是問題。」

11月的第一個星期,我的保證金缺口已經是個大洞, 大概有 2、30萬美元。究竟是多少我自己也搞不清楚。黃豆油從每磅 36、37美分跌到 25美分,因此從8月時的高價算下來,已經跌掉 7、80萬美元。更糟的是,我還跟朋友借了 40萬美元。

最後經紀商總算大發慈悲,幫我砍倉斷頭,因為我自己辦不到啊。11月17日,經紀商派一位高級主管到我辦公室, 清算所有倉位。

我在 8月 26日那天還是個「什麼都有」的人,到了11月 17日卻變成「幾乎失去所有」的人。但我不會放棄交易。我就當是在賭 21點,我不會退出市場,但我要想辦法不再賠錢。

我不是只因分析錯誤就賠掉那麼多錢。當然分析錯誤是有影響,但一定還有一些別的什麼,讓我死抱著賠錢倉位不放,甚至到需要借錢來補洞。那個「別的什麼」,就是我在一連串成功後造成的心理扭曲,把交易倉位跟「自負」連結在一起,讓我落入如此慘重的虧損境地。

價值4千萬的一堂課:想賺錢,要先學會「不賠錢」

我更關心的是,怎麼控制失利狀況。要學會接受虧損。想賺錢,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虧損失控。—馬蒂.舒華茲

相對於賺錢,我比較注意賠錢。別光想賺錢,要專注於保護你的戰果。—保羅.都鐸.瓊斯

投資法則只有兩條:第一條是絕對不要賠錢。第二條是絕對不要忘了第一條。—華倫.巴菲特

大多數菜鳥散戶在虧損還算少的時候死抱不放。他們原本可以在受傷不重的情況下退出,卻受制於情緒和人性,一廂情願地一再延宕,造成虧損越來越大,終致損失慘重。—威廉.歐尼爾

要學會迅速而俐落地砍斷虧損。不要期待自己永遠不犯錯,而是在錯誤發生時,盡快砍掉虧損。—伯納德.巴魯克

要是賺錢有那麼多種不同方法,我從那裡頭怎麼可能找到什麼祕密呢?我自己就曉得怎麼賺錢,之前我在市場上就賺到 100 萬美元了,可是我對賠錢卻一無所知。

那些專家儘管方法各異,但因為他們都曉得怎麼控制虧損,因此仍然可以賺到錢。當某甲的方法賺錢的時候,某乙運用相反的方法應該會賠錢—如果某乙遲遲不退場的話。

而關鍵就在這裡,某乙不會傻傻地待在市場裡頭,他會在虧損還少的時候就退場觀望。專家們都知道,不要賠錢就是自己的重責大任。

要是玩 21點的方法都不只有一種,那麼在市場上賺錢的方法當然也不只一種。顯然如何賺錢沒什麼祕密可言,因為專家的方法都不一樣,甚至常常相互矛盾。

學會怎麼不賠錢,比學會賺錢重要。不幸的是,專家們卻都沒說要怎麼學會這套技能。因此我決定好好研究虧損,特別是我的虧損, 看看能否找出在市場上賠錢的根本原因。

正如本書開頭時所言,也許我算不上明智,但現在我可是非常聰明。我總算從自己的錯誤,學到教訓。

優秀判斷力通常是經驗的總結,但經驗往往又來自於判斷失誤。—羅伯.羅維特,前美國國防部長

原本我是想找尋賺錢的祕密,結果卻變成要先研究怎樣才不會賠錢。何以學會不賠錢這麼重要呢?

因為一旦在市場上虧錢,通常就會想要找到新的賺錢方法。我們很自然地認為顯然是之前的方法有缺陷,絕不會想到是投資人或操盤手的錯。但世上有那麼多種賺錢方法,你可能一輩子都在嘗試新方法,然後屢戰屢敗,因為你不知道該怎麼樣才能不賠錢。要是能先搞清楚別人是怎麼賠錢的,進而學會控制虧損,那麼獲利自然尾隨而來。

基本上,我發現賺錢的方法是人人自有一套,但賠錢的方式可就那麼幾個。而我說的賠錢,也不是在說交易中只賠一次而已。

你打網球的時候,不見得每一場的每一局的每一盤都會贏,總是有輸有贏的吧。你總會碰上許多虧錢的狀況,從事任何交易、做任何生意,都是如此。

以前花旗集團執行長華特.里斯頓就說過,做他這一行的要是從沒碰過呆帳,那根本就是個菜鳥。這是真的。要是你完全不能接受虧損,那就什麼都別做了。

你該避免的, 是那種沒有預先準備、沒提列備抵,那種偷偷來襲令人猝不及防,最後會讓你淘汰出局的虧損。

避開賠錢最重要的一件事:決定進場前,要先決定停損條件

各位請記住,賺錢的方法可說人人都有一套,計畫也是人皆有之,但能夠有效制定計畫的調配方法只有一套。不管各位準備使用什麼分析方法,在決定進場前, 就要先決定出場的時機、價位及原因( 新資訊)。

對於制定計畫,幾乎所有建議都說要分成三項:「進場」「停損」和「價位目標」。然而若希望可以發揮有效的控制機制,計畫的制定必須先決定「出場」「進場」和「價位目標」。

未設定價位目標,可能造成交易轉盈為虧;進場價位挑得不好,也許會擴大虧損或減少獲利,但若不事先設定停損點,可能會讓你虧損得非常嚴重。

通常大家都是在進場後才會挑選出場價位或時機,有的甚至不設定。如此設定的出場點,完全是根據進場點來設置,通常就是代表他們覺得可以忍受的虧損額。然後又據此算出錯誤的賺賠率來合理化自己的決定,比方說拿出 500元冒險,想賺 1500元,說這是「賠一賺三」的報酬率,但價位能否到達目標,根本就沒有統計根據。

我這套配方最特別的一點,是在決定進場前,要先決定停損條件。且讓我再次引用杜拉克的話:「不管是要進入任何活動或任何產品的市場之前,在制定計畫時首先要問:『今天若非有所承諾,我們會做嗎?』答案若是否定,我們就要再問:『要怎樣才能迅速退場?』」

身為市場參與者,各位也不必對市場有什麼承諾,所以在進入市場前要先問後面這個問題:如果知道自己在什麼狀況下會出場,也就會知道什麼價位和時機適合進場。

跟大多數人正好相反,你的進場點應該是根據出場點設定出來的。一旦知道在什麼價位或狀況下要出場,也明白自己願意承擔多少虧損,此時,也唯有此時,你才能去思考何時進場。

當然,要求在新倉位建立之前先設好限價單(price-limit order)停損,可能會讓你錯失一些很棒的交易機會。但錯過這些「可望賺錢的交易」實際上並沒有損失,要是控制不當(交易後才設停損)甚至是根本不控制(未設停損)的話, 遲早會讓你賠得慘兮兮。先設定出場或虧損標準,決定好自己可以忍受的虧損額度,才進場建立新倉位。

再來,等新倉位建立後,就不要再更動停損單了。或者,要是你採用技術分析方法,也可以在倉位開始賺錢後逐步調高停損價位,好鎖住更多獲利:若你採用基本分析,那就依照原先設定的基本面條件來仔細監看,研判自己的出場時機。

要是你在倉位建立後才設定出場點,或者開始調低停損價位以包容更多虧損,或者改變決策時設定的基本面條件,那麼你就是:一、內化虧損,因為害怕丟臉;二、簽賭或賭博,因為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三、做出群眾模式的交易,因為做出情緒化的決策。結果,你的虧損會因此比原先願意承擔的,還要嚴重得多。

作者簡介

吉姆.保羅 Jim Paul

曾擔任摩根士丹利.添惠公司(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 & Co.,摩根士丹利公司前身)國際能源部第一副總裁。他從事期貨買賣生涯長達二十五年,先後擔任過營業員、市場交易員及研究部主管。也曾擔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董事及執委會委員。他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喪生。

布南登.莫尼漢 Brendan Moynihan

為瑪奇菲資產管理公司(Marketfield Asset Management LLC)常務董事,以其對市場的了解和媒體人脈,幫助公司建立宏觀視野及資產配置。他於2007年起便開始擔任彭博新聞社特約編輯,並負責撰寫經濟情勢與華爾街事務相關文章,分享其身為資深交易員及風險經理人的獨到觀察。

他也是美國私立名校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歐文管理研究所(Owe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另著有《金融摺紙》(Financial Origami: How the Wall Street Model Broke)、《期望交易》(Trading on Expectations:Strategies to Pinpoint Trading Ranges, Trends, and Reversals)等書。他於2018年去世。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長銷30年的獲利經典》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更多今周刊文章
哥哥是建中學霸、爸爸是國中校長,郭子乾出身書香世家:從月賺2千元通告費熬到年收入千萬的「綠葉哲學」
所得只報1、200萬,轉頭卻買8千萬豪宅...牙醫師接國稅局電話,竟因妻子想省錢「雞婆」多做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