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成倒塌到修復 霧峰宮保第園區現文化重生力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8日電)位於台中市霧峰區的林家宮保第園區於921地震近8成倒塌,是否修復引發爭論,經各界、林家後代及學者努力,近年全數修復,肩負重振當地觀光任務,也成為一股文化重生力量。

國定古蹟霧峰林家宅園指霧峰林家位於阿罩霧地區的園林與宅邸建築總稱,霧峰林家建築古蹟範圍包括下厝系統、頂厝系統及萊園,而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開放區域是下厝所屬的宮保第、大花廳及草厝等建築群落。

大花廳等建築群於1999年921地震遭重創,大花廳全倒、整個園區幾乎8成建築倒塌,不少文物也掩沒在瓦礫堆下,在各界努力下才以徒手方式挖出保存。

地震後是否修復引發兩派爭論,其中一派認為林家自籌加上公部門經費,剛斥資近新台幣2億元修復就倒塌,如果再遇強震,可能再發生同樣情形,現地、現狀保存即可;另一派認為古蹟幾乎都是木構建築,隨時間造成木製品腐壞毀損,將無法保存,應現地恢復原貌修復。

不只學界爭論,林家內部也有雜音,且要原貌修復也是困難重重,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董事長林俊明告訴中央社記者,早期建築設計未挖地基、沒用水泥,房屋柱子是透過插銷插在地面「柱珠」上,修復要從頭來過,幸好當初有紀錄建築圖集可參考,也才有機會重建。

林俊明說,重建與否就歷經近6年溝通,最後在政府、林家家族與學界共同努力下,整體1、2期計畫歷經10餘年,包括中央、地方政府與所有權人自籌,共投入約8.9億元,於2014年修復大部分建築並重新開放,草厝則是在3年前修復完成,建築也留下許多921地震後痕跡。

林俊明舉例說,大花廳當年都以肖楠製成,替代材料尋找不易,透過政府協助下以專案申請方式,改以檜木修復完成,並在主結構強化防震係數。此外,為避免再受地震重創,許多木製柱重建時主結構以鋼構組成,外觀再以傳統木製材料、漆料裝飾。

走進園區內可見921重建紀念碑,紀錄重建修復過程,大花廳內也設展示區,說明園區從早期首次重建、921倒塌到重生歷史,並留有多件重要文物,甚至可從地板花磚、房屋梁柱與窗花等細節,看出地震後使用新建材與舊材料差異變化。

宮保第園區重新開放後,肩負重振當地觀光任務,園區企劃部經理邱政凱說,除強化文化傳承,園區也搭上文化創意潮流,利用園區祥獸、窗花元素,設計出文具、茶具,甚至農特產等多樣化商品,並與在地農會合推系列遊程,今年更推出夜探林家活動。(編輯:李明宗)1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