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壓低死亡率的關鍵?紐時:是普篩

新冠肺炎到底要不要進行普篩,近期成為國內爭論話題。美國紐約時報與法國廣播電台不約而同以德國為例,指德國開發出不影響檢測準度,又可以大量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法。在啟動大量檢測又病例分流下,德國的確診數雖然高達10萬,死亡病例卻只有1584例,致死率1.5%,遠優於其他歐洲國家。(葉柏毅報導)

歐洲各國,尤其是西班牙與義大利,苦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但醫療體系崩潰,而且確診數與死亡率始終居高不下;相對而言,德國的確診數雖然也高,但死亡率卻一直維持在1.5%左右,令人不禁好奇,德國是怎麼控制疫情的?

紐約時報認為,答案就在普篩。德國政府發現新冠肺炎病例大幅增加後,馬上跟研究機構聯手,開發快速有效的試劑,可以進行大量普篩。報導說,德國目前的檢測量能,每星期可以進行35萬例檢測,這個量能遠勝歐洲其他國家。一旦發現確診陽性,立即隔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至於轉到重症,這不但保護了德國的醫療體系與醫療人員,也大大壓低了致死率。

報導說,德國控制疫情的一個關鍵,就在於國會立法准許全面普篩,花力氣在前端,就不至於到了後面措手不及,這也是德國防疫手法與義大利、西班牙及美國最大不同之處。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附設醫院一位教授指出,德國防疫的重要方向就是「提高檢測能力」,儘早確定感染者,隔離他們,以保護多數人。他也說,德國會繼續這麼做,檢測更多人,就可以保護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