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亞研究院臺灣音樂文物特展 傳藝中心登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舉辦「千里遇知音︱德國東亞研究院臺灣音樂文物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十二月六日於該館特展室展出。本展呈現一九六○年代於西德成立的「華歐學社」(今東亞研究院),記錄臺灣音樂與西方世界交流的重要文物。

回顧一九六○年代全球處在美蘇兩國為首的冷戰對峙中,赴歐留學的臺灣青年音樂家史惟亮、許常惠與德國天主教聖言會神父歐樂思等人,因著對臺灣音樂文化的相同熱愛,乃透過研究、展覽、演出等方式,以音樂促進東西方的互動與交流,將臺灣音樂的多元樣貌展現讓世人知曉。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於特展開幕式致詞表示,這是一個兼具歷史感、國際感與文化資產保存重要價值的展覽,當年史惟亮、許常惠這兩位音樂家,也是推動民歌採集運動的重要夥伴與推手,並共同推動成立「民族音樂研究中心」,展開臺灣首次大規模且密集的田野工作。民歌採集工作分為東西兩隊,分別由史惟亮及許常惠領隊,在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年間為五百多位傳統音樂演奏者及歌者,錄製了二千多筆彌足珍貴的有聲資料與田野筆記,包括福佬、客家及原住民族各族群的音樂。民歌採集的活動情形及田野筆記經常登載於報刊,並發掘恆春民謠歌者陳達,使民族音樂的保存逐漸受到社會的重視,成為往後臺灣傳統音樂研究的重要資產,奠定今日傳藝中心臺灣音樂館的重要基石。

傳藝中心主任陳濟民說明本次特展的這批文物之重要性,這些珍貴資產一直被收藏於遙遠的歐陸那端,二○一八年由傳藝中心臺灣音樂館館主任翁誌聰率隊至德國洽談捐贈事宜,讓這些珍貴史料得以回到臺灣民眾眼前,傳藝中心並透過策劃展覽向臺灣民眾展示臺灣音樂文化在歐陸發展的重要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