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你的脫鉤 我的融合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發表題為“新的超級大國問題”( Das neue Supermächte-Problem)的長篇分析,指出在特朗普時代即將結束,中國在全球影響力繼續擴大的背景下,歐洲將面臨更復雜的挑戰。

上周末15個亞太國家參與的RCEP自貿協定的簽署,凸顯了這一問題。作者指出,該自貿區成員國共有22億人口,經濟產出佔全球30%,以全球視角來看是一個“巨人”:

“這一協定簽署後,國際貿易政策領域重新洗牌,從而也使全球政治重量發生轉移。迄今有三大領頭羊——歐盟、美國和中國。隨著RCEP誕生,首次出現了一個泛亞力量中心,實力之大已接近布魯塞爾。歐盟以其4.5億人口創造了全球33%的經濟產出。

觀察家預計,這一力量對比在未來數年還會繼續向亞洲傾斜,RCEP國家的經濟總量將超過歐盟。對布魯塞爾來說,情況會變得更加復雜。歐盟愈發夾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一邊是美國,一邊是中國主導下的亞洲。

RCEP的簽署首先是北京的一大勝利。中國自2018年陷入了與美國的貿易戰。特朗普試圖通過懲罰性關稅來減少美國對的貿易赤字,並在經濟上孤立中國。這一戰略在華盛頓被稱為脫鉤。然而隨著RCEP的簽署,事與願違的情況出現了:中國沒有‘脫鉤’,反而深化了與14個亞太國家的經濟融合。北京又一次以自由貿易捍衛者的形象示人,盡管中國對自由貿易的態度值得質疑。

RCEP填補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留下的一個地緣戰略空缺。華盛頓同十多個亞太國家就“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自貿協定經歷了數十年的談判,該協議一個心照不宣的目標是抑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

然而特朗普上任後不久,就通過行政令終止了談判。文章接著寫道:

“TPP留下的空缺現在由RCEP填補了。該協議將固化美國未來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力量缺失。在這個未來世界裡,很多人渴望迎來一個後特朗普時代,憧憬著大西洋兩岸關系重歸和諧。但是拜登也將推行強硬的抑制中國政策。歐洲將不得不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保持平衡。而要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保持平衡,在特朗普治下要比在拜登治下更容易。”

買買買,明天不再來

《法蘭克福匯報》記者不久前在走訪了今年的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由於嚴格的防疫措施和入境限制,參觀者和買主基本都是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價格和成交。

“在中國基本不再出現新的新冠病例之後,按照歐洲商會開心的說法,富裕階層重又投入消費,就好像不再有明天。人們感覺,至少在(中國)國內似乎已經戰勝了疫情,這樣的氛圍首先讓來自歐洲的奢侈品牌受益。這些品牌紛紛在上海藝術博覽會上設展台促銷:汽車在中國脫銷的保時捷、巴黎時尚品牌迪奧(Dior)、瑞士名表宇舶(Hublot)、來自羅馬的皮具生產商芬迪(Fendi)、法國干邑軒尼詩(Hennessy)。”

據參展商介紹,歐洲奢侈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今年下半年大幅攀升。一位參展商說,他不知道中國消費者哪來這麼多的錢,只知道目前在中國的銷售額成倍地增長。文章接著寫道:

“特別是出身極其富有家庭的中國年輕人,由於疫情無法在他們留學的美國或英國消費,而是把錢花在了北京和上海。在經濟大都會上海的高檔購物中心恆隆廣場(Plaza 66),人們在迪奧和卡地亞(Cartier)專賣店前排起了長龍。”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葉宣(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