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阿裡巴巴與計劃經濟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中國新的計劃經濟” (Chinas neue Planwirtschaft)的分析評論,指出在中國的下一個五年規劃裡,“北京告訴企業該往哪裡投資,誰要是不服從,就會遇麻煩”。中國會回到計劃經濟嗎?作者認為,像上世紀50年代那樣指定鋼鐵產量目標的做法不會再有了。90年代中以來,中國鼓勵市場經濟和競爭,2006年甚至把“五年計劃”改稱“五年規劃”。文章寫道:

“人們興奮而憂慮地等待的這份新文件,是習近平威權治下的第二個(五年)規劃,上海的商界精英私下嘆息道:與其叫‘規劃’不如叫‘法律’。私營企業家們表示,他們的生意越來越多是同政府做的。據《經濟學人》報道,截至一年前,在中國大陸上市的3900家企業中,有近400家都在經營報告中表明了對習和黨的忠誠,是2017年時的4倍。

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對企業家們承諾,他們可以繼續賺錢——如果他們同時服務於國家的目標的話,就像中國最大的私營汽車制造商吉利的創辦人、戴姆勒的大股東李書福那樣。這位在習的幫助下收購了沃爾沃的企業家正在與高科技巨頭們締結一個又一個的聯手合作,目標是,集合力量從德國和美國的汽車工業手中奪過世界市場的主導地位——汽車工業被習近平視為決定成敗的產業。”

“而像阿裡巴巴、拼多多和騰訊這樣的網絡巨頭迄今的業務模式,在共產黨看來則是沒有未來的。”作者分析指出,盡管這些網絡商家開發出巨大的市場,在推動消費、創造利潤方面取得讓人嘆為觀止的成功,但是:

“習覺得中國有更緊迫的問題要解決,比如因為不能自己制造,中國仍必須從美國進口半導體。黨報《人民日報》嘲諷說,阿裡巴巴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網絡團購這種急功近利、追求短期變現的模式,成不了大事。於是,股市上阿裡巴巴的股票一下跌了16%。

其實正是被批評的互聯網企業,通過其粗糲的競爭推動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事實上,中國進入新千年後的發展規劃更像是一個好想法清單:北京承諾加強環境保護,更加均衡地分配財富。隨後的結果卻是,中國成了全球最大的有害廢物排放國,其社會貧富不均的程度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是其它國家。”

國企與私企競爭?

財經雜志《資本》(Capital)刊登題為“黨永遠正確”(Die Partei hat immer Recht)的文章,關注了阿裡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的遭遇,提問“國家資本主義給企業家多大的自由”?文章寫道: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政府偏偏要跟過去數年裡中國變得如此強大的信息技術產業過不去。答案是:因為競爭。大多數陳舊的國有企業擔心要與更具創新力的私營企業競爭。馬雲以他的借貸平台讓銀行相形見絀。他的貨幣市場基金削弱了國家把持的金融體系。

這一矛盾並不是新的。自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方向是一種國家資本主義,私人企業應當獲得成功,但不能威脅到黨的權力。過去20年的主蓬勃發展要歸功於私營經濟,政府也樂於通過排擠外國競爭者予以扶持。由於谷歌、臉書、Whatsapp和Youtube在中國遭屏蔽,阿裡巴巴和騰訊這樣的技術企業才得以成長為今天的巨頭。

但現在這兩家已經變得如此之大,以至於在它們之外幾乎已不存在競爭。‘國家意識到:我們需要更多競爭’,德中合資的中歐平行基金(Awesome Capital)的Mirko Wormuth說,阿裡巴巴和騰訊阻礙了‘所有的創造性破壞’,大肆收購市場上前景看好的初創企業或干脆模仿人家。中國的反壟斷法在很長時間裡只是紙老虎,現在終於排上用場了。”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

作者: 葉宣(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