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敵意,如何建立互信?

國慶大會 蔡總統蘇嘉全向遊行隊伍致意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蔡英文總統的國慶講話,加上韓國瑜國政顧問團在同日發表的政策白皮書,藍綠雙方已從攸關臺灣生存和發展的兩岸議題切入,正式揭開了明年總統選戰的序幕。

平心而論,就蔡英文的講話內容看,她的用意是希望面面俱到,既能站在國家元首的高度談問題,又能為她的選情造勢加分。這就如同陳水扁在2000年「五二○」就職演講時提出的「四不一沒有」,目的是要讓「臺灣人民安心、美國政府放心、中共找不到藉口。」只是選前選後,蔡和陳講話的時機不同;但從利益攸關各方對蔡國慶演講做出的反應來看,藍營和對岸的「火力全開」可以預期,一屬內部矛盾,一屬敵我矛盾,選前彼此都沒有妥協的可能。美國支持蔡英文連任,沒有理由對她演講受到對手的攻擊落井下石;至於臺灣人民聽後是否覺得安心,恐怕要等選舉結果出爐才知道答案。

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政黨存在的目的,就是透過民主的方式取得執政權力。因為只有執政,才能使政見具體落實。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芒果乾論」,或是「地動山搖說」,皆可視為一種選舉操作,目的都是為了爭取選票;但如因此而達到強化國人憂患意識的作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自從兩岸分治以來,臺灣人民就因認同危機,長期缺乏安全感。事實上,歷任總統都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見證下宣誓就職,因此,不管心中有無「那個國」,執政者都深知搞「法理臺獨」就是一個假議題。就如同陳水扁2005年3月1日,在與歐洲議會議員的國際視訊談話中所說:「要把臺灣改國名為臺灣共和國,任期內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輝過去十二年沒做到,即使現在李做,也一樣做不到。」至於下台後要說什麼,嘴長在各人身上,誰也奈何不得。在臺灣,這是受到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

蔡英文強調「顧主權」是理所當然,也是所有中華民國總統的責任所在。我相信就算韓國瑜當選總統,也不會在這個大是大非的課題上,存有絲毫妥協空間。關鍵還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即採取什麼辦法,才能讓國家主權不受到傷害。我們不要去揣摩總統參選人的想法,而是要評價她/他們的作法。作法不對,會讓想法難以落實,若非事倍功半,就是徒勞無功。

聽到「地動山搖」,確實讓人感到心驚膽顫。習近平當初提這四個字,是強調「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習認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上去。

蔡英文至今未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也未出現地動山搖,可見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並未完全遭到破壞。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職演說提及新政府的大陸政策時表示,她會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蔡強調她所謂的政治基礎,包含四項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及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二十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臺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蔡英文也談政治基礎,但未提「九二共識」,可是她所稱的關鍵元素,其中有三項和「九二共識」的內涵有關,而「九二共識」的重要性,正是在於它的內涵,而非名詞本身。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已針對九二共識的內涵做了表述,對岸對此應是「心知肚明」,雖然沒有公開表示接受之意。

在臺灣,政黨輪替是常態,政黨輪替不是形成兩岸地動山搖的因;上台後的政策取向,才是造成地動山搖的果。民進黨的臺獨黨綱,曾在2000年臺灣首度政黨輪替後,讓外界對陳水扁的執政產生疑慮;但扁政府時期的大陸政策,並沒有因此交出白卷。在小三通、包機直航、媒體駐點等議題方面,扁所採取的系列措施,對兩岸關係的開展,都起了積極性的作用。

如果「九二共識」如習近平所說,是影響兩岸地動山搖的政治基礎,則這個基礎本身也出現了變化。「九二共識」的功能已不再只是當年會談時,用來處理事務性的問題;它已進入兩岸關係的「深水區」,成為習在「19大」報告所說,「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以及在「告臺灣同胞書」四十週年講話所提,「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體現一中,對岸就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共謀統一,就必須期待臺灣提出自己的統一方案,不能強迫臺灣接受大陸所堅持的一國兩制。

如何因應中共定義下的「一中」和對岸提出的一國兩制統一方案,以備可能突如其來的兩岸協商,這不只是蔡英文連任後必須處理的問題,也是若韓國瑜一旦勝選後無法逃避的問題。

兩岸執政當局,尤其是臺灣,在面對上述問題時,還必須考量美國的反應。中共《環球時報》社評指出,蔡英文去年雙十講話,對美國和西方國家「大獻殷勤」,今年卻幾乎沒提,認為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變化」。我認為,「有意思」的是,連被歸類為「鷹派」的對岸官媒,都認知到政治人物不是鐵板一塊,沒有人會拿國家的生存和民眾的福祉開玩笑。

互信是藍綠和解的基礎,也是兩岸和解的基礎,彼此心存敵意,哪有建立互信的可能。我認為處在現今世界的大變局中,兩岸都應從民族利益的高度思考問題。臺灣不應為政黨之利,讓兩岸地動山搖;兩岸不應為制度之爭,讓中華民族地動山搖。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一位舉槍自殘的泰國法官:「我們都承諾過恪守司法,卻沒有辦法奉行誓言」
白宮連署該平常心看待還是自嗨?
中國的印度洋戰略出現了
韓國瑜的兩岸解方 為什麼只剩下罵蔡英文…
當外送比坐辦公室好賺 台灣薪水悲歌造就外送員熱潮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