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大陸‧命獻台灣‧愛歸黃埔

(一)

今天是八二三。62年前(1958)的今天,震驚中外的金門砲戰於下午6點30分爆發,三位副司令陣亡,激烈砲戰持續44天。駐守最前線小金門的步兵第九師師長郝柏村,以「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率領官兵達成捍衛金門任務。9月30日在最前線的郝師長接獲總統蔣公親筆勉勵將士書。這份珍貴的勉勵書,將刻在大理石上出現在郝將軍的墓地。

金門砲戰這一仗保衛住了台灣,也使39歲的少將師長更受到重用。

34年後,1993年2月,那時行政院郝院長要在卸任前一周,向金門官兵告別,約了民間友人陳長文、王力行和我同行,陪他走訪當年出生入死的碉堡、陣地、營房。那一夜我想起麥克阿瑟將軍的名言:「老兵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但這是遠遠不足以描述郝將軍。

今天近千人的追思會上,是大家強烈地認識到,郝院長的貢獻不限於軍事,更包括了民主政治的推動,兩岸關係的穩定,經濟實力的增強,社會安全的維護,民族意識的提升。他一生的言行堅定地突顯出他的價值觀:

(1)對中國百年的屈辱有悲情。

(2)對中華歷史與文化有熱情。

(3)對中華錦繡河山有深情。

(4)對台灣本土與大陸家鄉有真情。

儘管身在台灣70年,仍然堅信:中華民族必將復興,中華民國必將存在。

(二)

去年8月發表25萬字的《郝柏村回憶錄》,為中國百年、台灣七十年的艱困奮鬥,留下衰敗與復興的歷史紀錄:反映出他維護中華民國的使命感,發掘中日抗戰真相的迫切感,開拓後代子孫幸福的責任感。

細讀這本去年發表的百年回憶,小我的得失之心早已煙消雲散;大我的家國之思與兩岸分合則思潮澎湃。書中記載了「保台反獨六十年」的心路歷程,以及深切期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和平」才是兩岸中國人要共同追求的目標。

郝總長當年接受《遠見》雜誌王力行總編輯獨家專訪時,就提出:「守住中華民國這塊招牌,遠勝過購買新型武器。」

記得1992年一次國統會的會議中,李總統是主委,郝院長是副主委,他拿起麥克風說侃侃而談了近15分鐘,分析美國、大陸、台灣三邊的政治、外交、軍事關係。會後學術界的幾位委員沈君山、金耀基及筆者等都讚佩他的宏觀見解。今天在座的許將軍、馬總統、連副總統、錢復院長,可能都會記得28年前那一幕。

(三)

今天在這裡參加追思會現場的這麼多將領,你們最大的貢獻是維護了台海和平70年。諾貝爾只有和平獎,沒有戰勝獎。我們向你們當年微薄的薪水及高度的犧牲致敬。

郝先生出生於20世紀初,那是一個貧窮的中國與落後的大陸,台灣是日本殖民地。百年後的今天,中國不貧窮了,大陸不落後了,台灣更在75年前被光復,而且已建設成了一個現代社會。

自己生在南京,次年發生南京大屠殺慘案。13歲來台,眷村長大,讀完大學,人生一半在大陸與台灣,一半在美國讀書教書,對兩岸的願望是:二年前(2018.12.22)我參加清華大學沈君山校長追思會上講的,引述其中四句短語:

兩岸一樣近,兩岸一家親;

兩岸心比心,兩岸一起興。

郝院長與沈校長相交多年,看法接近,相信會同意這樣的期許。

我們今天追思的郝柏村先生是:

愛國者、實踐者、奉獻者,集三者於一身。

無私、無懼、無愧,言行貫穿一生。

百年歲月的奮鬥奉獻歷程展現了:

他的心,念大陸;

他的命,獻台灣;

他的愛,歸黃埔;

他把一生的典範留在人間。

(2020.8.23郝柏村先生追思會講話)

與郝院長在一起的小故事
(一)第一次見面 
1980年代初,許歷農將軍的邀請,在郝總長主持的動員月會上演講。開場時我激動地說:家父是個文職少校軍人,如果看到他的孩子,今天能對這麼多高階官員講話,將會十分驕傲,可惜他已過世快十年了。
40年前,第一次見到他。郝總長對這位軍人子弟,十分親切,提及看過我的一些文章,並且勉勵有加;沒有想到後來會有很多機會和他見面。
(二)邀任行政院顧問
1990年6月他接任行政院長後,很快邀請陳長文與我去他家。他開門見山邀請我們擔任行政院顧問,並且笑著對我說:「顧問有些薪水,陳律師收入高可以不要,你不要客氣。」一個月後《聯合報》刊出行政院新聘的顧問中有二類,一是支薪的,一是不支薪的。當長文和我的名字出現在不支薪的名單中,自己很高興能為國家做些事,有時跟著律師走還是對的。
那晚也是第一次見到龍斌,他那時是台大教授。
沒想到幾年後,他變成了優秀的立法委員、環保署長、台北市長及國民黨副主席,他是「轉型成功」的案例。
(三)參訪馬祖
院長任內曾陪他參訪一些地方,印象深刻的是去馬祖。二艘軍艦晚上十時離開基隆,次晨到達馬祖。
與大陸僅一水之隔,參觀了島上在改進的軍事設施,記憶猶新。幾個小島的風土人情、建築各有特色。司令官做簡報結束時說:「我們部隊在精神食糧上有改善,每月可以看到《遠見》雜誌。」坐在旁邊的經建會主委郭婉容女士向我點頭微笑。近年馬祖在五星縣長劉增應努力建設下,吸引了很多旅遊觀光。
(四)參加舊金山戈巴契夫論壇
院長卸任後,在1994~1995接受了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二次的邀請,去舊金山參加「戈巴契夫和平論壇」。見面時都安排兩人會談及設宴,並共同倡議設立「世界和平大學」,受到大會重視。我才發現郝院長英語的流暢。事實上,他在1950年代先後去過美國受訓三次。
也陪同郝院長去過芝加哥、香港等地演講,發表關於中國人前景及抗日戰爭的教訓。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回響,要求簽名與合影。
這使他的晚年既有健身休閒的游泳與高爾夫、家人旅遊;更勤於著述、演講及海內外參訪。生活充實而又有生產力,先後出版了六本重要的著作。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