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呼吸難受時,別只知道深呼吸!日本醫師:吐氣比吸氣更重要


【奧仲哲彌(胸腔外科醫師)】

突感呼吸困難時,「吐氣」比「吸氣」更重要

呼吸困難、心悸、連續咳嗽,就是呼吸系統疾病即將發作的徵兆。當長期有喘不過氣、咳嗽、喉中有痰的症狀,就無法推測急性增惡(症狀急遽惡化)會從什麼時候發生。所以為了避免讓病情發展到如此情況,這裡希望大家能將以下幾種應對之道記下來。

「採取輕鬆的姿勢吐氣」。

這是在症狀發作時的基本動作。看到這裡,也許有些人會心想:「咦?怎麼不是吸氣呢」。而且實際案例下,也的確有許多呼吸系統疾病會在發作的第一時間進行吸氣的動作。

其實這麼做只會得到反效果。因為會讓人感到痛苦的原因不是「無法吸氣」,而是「氣吐不出來」。所以,當呼吸困難時,要先做動作就是「吐氣」。

為了能幫大家應付這個難關,接著這裡要說明如何將「呼吸困難時就要吐氣」的觀念牢記下來。訣竅就是用嘆氣般地「哈」、「呼」來吐氣。記得要在吐氣的同時發出聲音,這樣就能順利吐氣了。當你感覺呼吸很難受時,請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形象,你只需要照著上面的訣竅用力吐氣就行了。

在肺中的氣全部吐出來後,接著的吸氣動作就能盡可能進行了。不過在吸完氣後,接下來的吐氣動作也要記得用「哈」、「呼」的吐氣訣竅。在進行數次的深呼吸後,腦中的血清素和腦內啡會開始分泌。透過這兩種物質的鎮靜效果,可以讓呼吸逐漸平緩並恢復正常。

如果大家可以將這個方法記下來,也務必將這個方法推廣給身邊的人們知道。因為日本有太多人有「呼吸困難就要先深呼吸」這個錯誤觀念了。所以當看到有人呼吸困難或像是氣喘般地咳嗽,請正確地提出建議「請放輕鬆地把氣從肺臟中吐出來」。

不同場所的呼吸困難、心悸發作,有不同的吐氣撇步!下一頁看看醫師的更多說明


不過呼吸困難的應對方法,也要視場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接著要以這個問題為重點來提出建議。假使是在室外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時,首先要抓住某物或某個人,然後稍微讓上半身往內側蜷曲。不管是牆壁、樓梯扶手、樹木都可以作為讓你抓住的物品,因為這麼做的用意就是要第一時間防止自己倒下,使身體保持能確實吐氣的姿勢。

如果是在家中,則是建議採取抱住沙發座墊、枕頭的姿勢。身體緊貼著座墊後稍微蜷曲,如此就不會因為多餘的呼吸動作而感到痛苦。要是已經進入喘不過氣、連續咳嗽的症狀時,請準備好複數座墊、枕頭再配合使用,然後試著採取最輕鬆的姿勢。

側躺時,建議使用「席姆斯氏臥位(Sims' position)」會感到比較輕鬆。這是一種在側躺時,抱住枕頭的姿勢,可以讓腹肌保持柔軟,因此有助於改善呼吸。

由於睡姿是否舒適要視個人的感受而定,所以建議大家在每天睡眠時尋找能讓呼吸感到舒適的姿勢、枕頭的硬度或高度等。

席姆斯氏臥位(Sims' position)

這是確保呼吸道暢通的休息姿勢。側躺的方向無論左右側都可以,感到呼吸困難時,可以先採取這種姿勢靜養。建議自行找出能夠讓自己感到舒適的姿勢,例如,將位於身體下方的手臂置於臉頰,讓手臂如同靠枕般支撐頭頸等等。

  1. 先採取側躺的姿勢。

  2. 將位於身體下方的大腿伸出。

  3. 將位於身體上方的大腿彎曲,然後再把大腿放在枕頭或座墊上。

    席姆斯氏臥位
    席姆斯氏臥位

本文摘自《醫學級肺部鍛鍊法》/奧仲哲彌(胸腔外科醫師)/時報出版


原文引自:心悸喘不過氣「深呼吸」竟錯了?醫師教你呼吸困難的自救SOP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