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04 潛意識廣告的騙局:電腦才會選花生,潛意識不會

4月-心理療癒-啊哈!原來是心理學

心理學實驗04  潛意識廣告的騙局:電腦才會選花生,潛意識不會
心理學實驗04 潛意識廣告的騙局:電腦才會選花生,潛意識不會

文/林仁廷

我高中時班上有位葉同學,向我們炫耀買了一臺「睡眠學習機」,可以一邊睡覺一邊背英文單字或數學公式,聽來非常神奇。他說產品裡面有計時器和錄放音機,說明書上寫著淺眠、動眼期及潛意識學習論。操作方式是事前錄好要學習的內容,設定好睡眠某個階段自動播放,例如:凌晨三點到四點讓機器播放英文單字或數學公式,大腦處於淺眠狀態中,但潛意識會開始學習。

兩、三個禮拜後我們問葉同學效果如何?他說什麼都沒有,倒是睡到一半噪音不斷,根本睡眠不足,上課昏昏欲睡、學習效率差。家人打電話問產品公司,對方回答是沒有抓好淺眠時間,而且音量太大。葉同學調整後再試一週還是沒用,才驚覺自己被騙,生氣地把它丟掉。

只讓潛意識看到的廣告

潛意識是什麼?它是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提出的概念,他聲稱意識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角,水面下潛藏的潛意識還有很多待了解與發揮能力之處。

挾著這股風潮,1957年美國市調公司發表了著名的「潛意識廣告」實驗,維克利(James M. Vicary)聲稱在新澤西州一家戲院做了六週實驗,在電影放映中,每隔五秒閃動一個三千分之一秒的標語:「喝可樂(DRINK COKE)」、「吃爆米花(EAT POPCORN)」,他聲稱這些標語肉眼無法察覺,不會影響觀看,但標語會存進潛意識,進而影響購買。實驗結果,戲院在這六週中可樂多賣18%,爆米花多賣了60%。

「潛意識廣告」引起迴響,大家都對這種新廣告手法非常感興趣,維克利的公司客戶暴增,接著學術界也出現許多相關論文,商家都相信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資訊,比刻意的廣告更有效。然而有位加拿大學者照樣做了實驗,他在一個電視劇中,每隔幾秒也閃動一個瞬間標語:「打電話(PHONE NOW)」,結果300位看電視劇的人,看完並沒有去打電話。質疑風聲越滾越大,維克利終於在1963年公開承認杜撰研究結果,他確實有做實驗,但沒有顯著效果。利用潛意識驅使消費者購買商品,美其名為廣告,但可能涉及洗腦而違法,到頭來這件「潛意識詐欺」受害最深的反倒是廣告公司。

電腦會選花生,潛意識不會

真的能利用潛意識驅使消費者買東西或學習嗎?許多小說、電影也渲染了控制心靈的情節,只要假想邏輯說得通,再搭配一段「假實驗」或「仿科學」就很容易使人信服。後來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意識恍神、解離時(如喝醉),潛意識確實會接手為個體做事,不過它是盲目的,會往某個方向去,但不會精準適切,弄巧成拙居多。

回到「睡眠學習機」,曾有專家研究熟睡期的腦波反應,讓26名受試者聽三種不同類型的聲音,例如:下雨(隨機的聲音)、歌聲(組織的聲音)以及電鑽聲(噪音),實驗發現人腦清醒時可以把反應區辨為三組,但人腦沉睡後,聽單字朗誦與聽噪音的反應根本一樣。睡覺就是睡覺,跟學習無關。

潛意識也許想吃,但不會選花生,會選的是意識這部電腦。意識在選的時候需要選項,只要品牌印象夠深就會產生慣性,進而優先選擇某項品牌,後來廣告商便採用這種「將訊息偷渡至畫面中」的概念,將商品形象置入於節目裡,也就是現今常說的「置入性行銷」。

林仁廷

主修社會心理學,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現為諮商心理師和兩個孩子的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