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未就醫5年內恐喪命》如何早期發現?醫:出現「3明顯症狀」就應至心臟科檢查

心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最常見住院原因,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圖片來源/buri@photoAC)

一名66歲的婦女蔡媽媽,半年前自覺爬樓梯上氣不接下氣,走在路上也喘到無法叫住家人放慢腳步,驚覺狀況不對便至胸腔科診治,但因當下檢查正常、查不出病因,而轉往心臟專科,才發現竟是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臟衰竭」問題。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指出,46萬台人罹患心衰竭未就醫,且一旦確診,半數在5年內將面臨死亡威脅。目前全球有超過6,000萬人受心衰竭所苦,全球盛行率約1-3%,亞洲盛行率與全球大致相似。但根據衛福部109年資料顯示,心衰竭實際就醫用藥人口只有24萬,「與用最高盛行率3%所預估的70萬人,竟相差46萬人之多,顯示仍有許多心衰竭患者仍未被找出來。」

台灣在3年內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占比高達20%以上,趙庭興進一步指出,「心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最常見住院原因,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

究竟如何早期發現心衰竭徵兆,並及早就醫?

(延伸閱讀:呼吸喘、腳腫是主動脈狹窄表徵》台大靠「這項心臟手術」助9旬失智翁改善認知功能...成功率97% )

台灣心衰竭患者數推估超過70萬,確診比例卻僅3成

趙庭興解釋,「心衰竭」依據心臟的左心室射出分率(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又可分為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及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2種常見類型,「後者因常有心房顫動、高血壓等共病症狀,除了讓病人忽略可能有心衰竭,也容易影響醫療人員正確診斷,無論是哪種心衰竭都會增加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

趙庭興說明,因心衰竭較明顯的症狀為累、喘、腫,與胸腔、腎臟及內分泌疾病相似,故容易在各科別間來回轉診,卻僅能緩解症狀,導致病患較難意識自身需至心臟內科安排進一步檢查。

「66歲的蔡女士起初因日常行走、爬樓梯喘不過氣,懷疑有肺部問題便先至胸腔科就診,卻檢查不出病因,歷經多時才輾轉至心臟內科診治,險延誤最佳就醫時間。」趙庭興也提到,蔡女士確診心衰竭後,日常爬樓梯、追垃圾車都很吃力,就連睡覺躺臥時也會喘不過氣,也因擔心造成他人負擔,大幅減少與朋友出遊頻率,甚至時常擔心自己一人在家突然發病、沒人發現,內心壓力沉重。

因心衰竭較明顯的症狀為累、喘、腫,與胸腔、腎臟及內分泌疾病相似,導致病患較難意識自身需至心臟內科安排進一步檢查。(圖片來源/醫師提供)

出現「累、喘、腫」應盡快至心臟科檢查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表示,對於心衰竭病人來說,看似簡單的日常活動,都顯得困難,不僅生理症狀困擾,心理更承受極大壓力。她強調,「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建議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加上症狀評估,並安排進一步心臟超音波及抽血檢查(NT-proBNP/BNP),以及早發現可能的病況。」

吳彥雯表示,心衰竭常見的有心臟收縮力不正常(HFrEF)和收縮力正常(HFpEF)兩種,「以發生比例來說,臨床上每10人中有5人是HFrEF、4人為HFpEF,1人為較少見的心臟收縮力略為受損的心衰竭(HFmrEF)。」

她進一步指出,無論是哪種型態的心衰竭,外顯的症狀皆以累、喘、腫為主「其中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因心臟無力,且整體心臟擴大,就像馬達電力不足,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較容易被發現。而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則像馬達壁生鏽,因內部質地改變而運轉不良,其外觀雖沒有改變,但因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但因進入量與排出量接近,故較難被診斷出來,導致許多病患錯失最佳就醫時間。」

吳彥雯也提到,以心臟衰竭診斷來說,各年齡層出現的症狀是一樣的,只是在不同族群可能會聯想到的狀況不同。「像70歲喘會覺得可能是老化,不會想到是心臟病,但今天30歲如果連一層樓都爬不到,很容易就會想到心臟有問題,當這樣的症狀在不同族群時,民眾常常會自我解釋錯誤而不就醫,如果有喘腫累、症狀又越來越明顯,其實就要盡早就醫。」

她指出,這兩年多來因為新冠疫情改變大家的就醫習慣,「一部分會自我解釋、沒病就不來看,以心臟衰竭住院患者看起來,輕症有變少,但重症沒有減少反而變多。」

吳彥雯提醒,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應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加上症狀評估,並安排進一步心臟超音波及抽血檢查,及早發現可能的病況。(攝影/陳稚華)

如何預防心衰竭?醫籲:這4件事最重要

吳彥雯補充,心臟收縮力不正常(HFrEF)常見於本身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與 HFrEF 相比,收縮力正常(HFpEF)病人女性比例較高,其他常見的臨床特徵有心房顫動和高血壓,許多疾病症狀相互干擾,更增加確診的難度。

她也提到,過去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已有藥物可醫治,但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過去不僅難確診,且根據2021年歐洲心臟醫學會公布治療指引中,並無建議的治療方式,僅能緩解症狀。

問到「累、喘、腫」3項症狀是否都要符合,才需要注意是心衰竭的可能?

吳彥雯表示,「當然越多項會越像,但有些人不會腫但會累和喘,也要注意,可能不一定是心臟衰竭但可能是其他病,只有單一個累是最不像的。還有基本上心衰竭不會說隔天就好了,所以如果今天不太好、明天馬上就改善了,這也比較不像心衰竭。」

(更多新聞:沒曬太陽就不會中暑?喝冰水比較消暑?中醫師傳授正確消暑5大秘訣 )

心臟收縮力不正常(HFrEF)與收縮力正常(HFpEF)與許多疾病症狀相互干擾,更增加確診的難度。(圖片來源/醫師提供)

吳彥雯呼籲,只要出現累、喘、腫症狀的患者,請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心臟超音波、血液檢驗等完整檢查,確保心臟健康。至於預防方式,吳彥雯表示很多疾病的源頭都很相似,「對民眾來講最重要就是要注意三高、生活作息是否正常、惡習包括抽菸要避掉、體重控制都非常重要。」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北市選情》陳時中與蔣萬安互轟 黃珊珊惦惦收編藍綠失望票
打炒房修法繼續暫緩?張金鶚:以「房市景氣」當延緩修法藉口 是把人民當笨蛋嗎?
本土16584、死亡36》BA.4、BA.5新增54例 BA.2.75境外移入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