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有致-跟對老闆 走在他右後方一步

工商時報【本報訊】 採購不斷的希望在量產前導入第二個供應商,以穩定未來供料的最佳成本,研發團隊堅持要實驗驗證完畢才能導入量產。這是一個每個產品量產前的陣痛,PM必須能夠搞定,否則無法進行備料。 問題一:導入第二供應商的時機。 問題二:導入的利弊分析(Pros & Cons)。 這是PM要站出來處理的問題。也是今天會議的衝突點。 負責採購的張煌也是資深經理,在本公司的核心產品早已證明他精打細算的能力,一開始就切入問題核心:「離量產只剩二十三天,RD何時才能承認second source(替代零件)?」 負責硬體開發的蔡頭,剛從高級工程師升為主任工程師,來自南臺灣嘉義的純樸孩子,還是我大學的同系學弟,怯怯地說:「我們家老大說main source(主要零件)都還沒測完,談什麼second source?」話很直接,也是事實,空氣立即凝結。 蔡頭的老大,業界稱他為「雷師父」,背後稱他為「雷公」,其他你自己可以想像。從來不出席這種他認為浪費時間的週會,也不交任何測試的實驗報告,可以或不可以,他完全以他三十年專業經驗定奪。 張煌的修養確實有火候,慢條斯理地說:「硬體什麼時候把最後的BOM確定?上星期就該決定的事,今天不決定,保證量產時間一定跳票!」 在產品開發的初期,因為設計還不穩定,換料是經常發生的事,研發往往會拖到最後一刻才確認final BOM,留給採購周旋的時間極短,因此十二週前長週期備料已經啟動,否則量產根本不可能。 「還差幾個料不確定?」老闆一向沒有廢話。 「三個。一顆IC、兩顆大電容。以首批訂單數量而言,三顆總價在五百美金左右。」 「是左還是右?」 「489.35美金,這是我看到的成本。」 張煌立刻到老闆耳根旁說了幾句話。老闆聽完,眉頭皺都沒皺,「廢話(這句是臺語),馬上備料,下一題。」 我看到的成本?是的,做為PM,我只能看到最初階的成本,採購能看到進階,唯有老闆知道真實成本。在這場遊戲中,每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與局限。誰都沒錯,誰能解這個結? 第三次,在一次跟老闆報告完畢之後,老闆拿出一本小筆記本,一手能掌握的那種。跟我一條條review上午他跟客人開會時,客人提出來的需求。 我其實相當震驚,因為當時我也在場,可是有些內容我並沒有記在我的工作清單上。會後我請問跟著老闆超過十年的祕書,她嫣然一笑:「你不知道老闆重要會議都帶著錄音筆嗎?會後我會幫他整理。」 老闆走路極快,每次在他身旁都要加快腳步才能跟上。搭飛機出海關他也都是旋風般的要搶第一個。喝紅酒時姿態優雅,高爾夫球揮桿時極有耐性。他是一個快慢有致,極具節奏的人。 (本書摘自P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