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嬰兒髖關節脫臼 易長短腳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市20日電)嘉義地區近半年有3例髖關節脫臼新生兒,若無早期發現,長大易變成長短腳,或肌肉無法正常使力而跛行,家長須注意。

嘉義基督教醫院今天表示,胎兒長時間在母親肚子屈著小小身體,容易出現所謂「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發生率約為0.1%。嘉義地區近半年來,有3例髖關節脫臼新生兒,以低出生率來看,新生兒髖關節脫臼比例算高。

嘉基小兒骨科醫師陳俊和指出,嬰兒若在6個月大以前發現髖關節脫臼,只要以吊帶固定慢慢矯正,若已超過6個月大,必須徒手將脫臼關節復位,再以石膏固定,如果等到開始學習走路才發現,則須透過開刀治療。

陳俊和表示,嬰兒在6個月大以前因股骨頭尚未骨化,可以利用超音波進行髖關節脫臼篩檢,若超過6個月大可採用X光檢查。

陳俊和說,以往醫師都是利用徒手進行新生兒髖關節脫臼的篩檢,但因大臀肌肉層較厚,易造成誤診。

陳俊和說,新生兒髖關節的脫臼,若沒有早期發現治療,往後容易變成長短腳,或是肌肉無法正常使力而跛行,因此,嬰兒髖關節脫臼要早期篩檢,愈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10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