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臟衰竭死亡率逾 9 成短效型心室輔助器成病患「救心」

三軍總醫院王智弘院長表示,急性心因性休克的患者若不接受心臟移植或是進一步治療,死亡率將近 100%,但國內每年等待心臟移植的人數約有 200 人,平均等待時間為 1-1.5 年,而短效型心室輔助器可及早協助急性心臟衰竭病患橋接到恢復或心臟移植,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心臟疾病為 2021 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二,每年近萬人因心臟衰竭死亡,在國內每年有 36 萬人被診斷有心臟衰竭,其中有 6% 的病患會發展成末期心臟衰竭,並更進一步需要接受心臟移植或左心室輔助器的治療。

心臟衰竭人數多 末期平均餘命低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蔡宜廷主任指出,每年國內心臟衰竭人口約有36 萬人,其中 2 萬人為嚴重末期,其平均餘命不到 2.5 年,且病況進展到末期後治療選擇少,包括靜脈注射強心劑、心室輔助器植入、心臟移植。

雖然心臟衰竭的藥物開發眾多,但心衰竭末期的患者兩年內存活率依然不高,而在心室輔助器的介入後可以提高病患的存活率,維持器官正常運作及爭取等待心臟移植的時間。

什麼是心室輔助器

蔡宜廷主任說明:「心室輔助器是一個幫浦,幫忙分擔心臟作工,分為長效型和短效型兩種,兩者扮演的角色不一樣,費用也不同,可為病患及醫師爭取更多有效時間做為橋接心臟移植或評估其他治療策略的工具。」

過去在急性心臟衰竭發生,藥物無法做有效治療時,緊急的心臟移植是唯一的治療選項,但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緊急移植的成效不是很好,若在移植前先使用短效型心室輔助器穩定病患狀況,做良好評估後再進行移植,預後會比緊急移植來的良好。

  • 短效型心室輔助器 (Temporary VAD) :協助急性心臟衰竭病患橋接到移植 (Bridge to transplant) 或橋接到恢復 (Bridge to recovery)

  •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 (Durable VAD) :末期心臟衰竭終點治療 (Destination Therapy,DT) 的選擇

台灣短效型心室輔助器技術 為亞洲最純熟

國內自 2008 年引進心室輔助器使用,2017 年放寬健保給付條件,造福許多心臟衰竭病患,心室輔助器多為醫學中心使用,三軍總醫院近 5 年進行 125 例使用,為國內使用量最高、技術純熟的醫學中心,蔡宜廷說:「台灣在短效型心室輔助器的使用在亞太區是最高的,各國因給付問題、器官捐贈比例及富裕程度影響短效型 VAD 的使用,東南亞各國也慢慢開始接觸此種治療方式,也跟三總接洽做訓練課程及技術轉移。」

心室輔助器治療成效佳 病友預後良好

蔡宜廷主任表示,三總進行短效型心室輔助器治療的 100 多位病患,1 年內存活率約為 40%;部分橋接到心臟移植或是心臟功能恢復後移除心室輔助器的患者,此兩族群的 2 年內的存活率超過 75%,若無心室輔助器介入存活率可能是 0。

病友陳大哥也分享:「在兩次等待心臟移植的 124 天中,依靠短效心室輔助器延續生命,在病房中還可以坐起來活動及踩腳踏車,非常感謝捐贈者及捐贈者的家屬及三軍總醫院團隊,個人呼籲目前等待心臟移植的病患不要緊張不要憂慮。」

三軍總醫院病友陳大哥分享等待心臟移植前心室輔助器治療歷程。趙乙錚攝影
三軍總醫院病友陳大哥分享等待心臟移植前心室輔助器治療歷程。趙乙錚攝影

三總心血管外科醫療團隊定期舉辦心室輔助器學術活動提供國內外醫事人員學習交流,未來也將透過產學合作計畫提供亞太區各國醫療人員進修學習短效心室輔助器治療與相關照護技術。期許未來不只為國內急性心衰竭患者帶來一線生機,更幫助亞太地區心臟衰竭治療及心臟移植的發展,增進病患福祉。

心室輔助器病友及三軍總醫院醫療團隊。趙乙錚攝影
心室輔助器病友及三軍總醫院醫療團隊。趙乙錚攝影

文/趙乙錚、圖/黃懷賢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46 萬台人罹患心衰竭未就醫!醫呼籲出現累、喘、腫,盡速至心臟內科檢查

心衰竭死亡率較心肌梗塞高!「這些運動」降低心衰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