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鋼鐵英雄夢 太魯閣事故支援護理師紀實

四月二日上午十一點十分,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左)及吳儼宸護理師(右)自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立即前往清水事故現場設立醫療站搶救傷患。
四月二日上午十一點十分,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左)及吳儼宸護理師(右)自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立即前往清水事故現場設立醫療站搶救傷患。

「衛生局EMOC(緊急醫療應變中心)通報有火車翻覆,目前已經通報大量傷患,請花蓮四大醫院準備接收病人。」2021 年4 月2 日,一個看似平凡的日子,因為這一句話讓我們的日常起了劇烈大的改變。而這一天,是我擔任急診室護理師以來,最難忘的一天。

當醫院的急診護理師群組發出此訊息,約在早上10 點,而我因為前一天上小夜班所以剛起床不久,看到訊息後我馬上聯絡其他的同事,所有人都表示正要準備返回醫院支援,我也快速收拾好,跟家人說一聲就騎車趕回醫院。剛到醫院時,就發現大夜班的學長姊們都在,跟白天的同仁們一起待命,引導我們更衣、報到,還有許許多多的醫師、護理師、行政同仁、志工師姑師伯們……感覺整家醫院全部總動員了!

我報到後,被分派的任務是與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一同前往事故的現場──大清水隧道的北邊入口,我們聯絡EMOC 領取DMAT(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ce Team,災害醫療救援)裝備後,就立刻出發;沿路上,我心中忐忑不安,因為我從沒想過我要去事故的「現場」,我也不確定自己在現場究竟可以做些什麼?那……就盡力去做吧!

抵達現場後,觸目所及看到的場景是一片混亂,毀壞的火車、很多的傷患,還有四處傳來呻吟聲以及救護人員的聲音。我們來到醫療站時,發現第一批出發的學長高立晟護理師及急診林昀寬醫師已經非常忙碌地救護,我們也馬上接受指揮官調度加入救助。

然而,在災難的現場跟在醫院完全不一樣,受限於場地、設施、物資的不足,我們能做的很有限;除了初步的檢傷以外,就是快速的評估傷患的狀況,包含呼吸、意識、行動能力等等,並且給予合適的分級後將傷患轉送至適當的醫院。

出乎我意料的是,現場雖然吵雜、混亂,但是大家亂中有序,民眾很願意配合醫護人員的指示進行檢傷分級,也不會催促我們,甚至有些傷者表示自己沒問題,希望我們將資源及人力留給其他更需要的人們。在災難發生時,往往可以讓我們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看到彼此不認識的民眾,願意互相攙扶、互相打氣,讓災難現場多了一點點的溫暖支持。這一天,也讓我重新看到社會的溫情,有很多人甚至忘記自己身上有傷口正在流著血,或是全身疼痛不已,或是剛剛驚魂未定的恐懼,所有人齊心協力只為了拯救更多的人,盡己所能。而這異常忙碌與令人哀慟的一天,終於在晚間畫下了一個小小的休止符,救難各小隊也陸續地解編,我們返回各自醫院的崗位,然而,這一天的所見與所聞,將永遠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2019 年6 月我從慈濟大學護理學系畢業,畢業後我選擇進入急診工作。在急診,我們每天都在接變化球,例如:無法馬上得知一位意識不清、又沒有家屬陪伴被送進來的病人究竟有那些健康問題?可能下一秒鐘他的病況變得更嚴重,會需要更進一步的醫治與護理照顧?所以護理師要練好一身的技能,培養明辨線索、心細與耐心,不斷地評估病人的需求,並適時地給予合適的處置。回想起當初生澀的自己,一遇到緊急狀況就會不知所措、會慌亂,甚至站在一旁沒有作為,經過學長姊的指導,我慢慢地適應急診工作的步調,也不再慌亂,慢慢變得有功能,能獨立做好許多任務。

感謝一路走來的好同學、好同事以及學長姊們的指導與支持,讓我慢慢地成長與茁壯。

急診是一個很具有挑戰性的單位,至今我未曾後悔當初的選擇,我希望自己可以在第一線去盡力拯救更多的生命,而許多的經歷都讓我認識到自己有所不足,如同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我們終究是凡人,但是總是希望自己成為身穿鋼鐵裝的英雄。」我期許自己能成為幫助他人的一股力量,未來會繼續努力學習,而選擇護理,是我最初、也是最佳的決定。

撰文/吳儼宸(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護理師)、攝影/李青海

【本文為「志為護裡」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