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對話 化解危機

中共第一任領導人毛澤東曾提出對敵鬥爭「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其要義為:有理,即自衛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即勝利原則:不鬥則已,鬥則必勝,不搞無把握的鬥爭;有節,即休戰原則:絕不無止境地鬥下去,要有節制,有利再戰。習近平向來以毛澤東為師,證諸中共對美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的政經軍反制措施,採用此三項原則在情理之中。

「有理」是中共認定裴洛西訪台已對其主權領土完整構成威脅,既然「人已犯我」,「我必犯人」是必要措施,因此除停止上百家台灣企業的食品進口、停止柑橘、白帶魚等農漁產品進口、暫停天然砂出口,以及在台灣四周6個海域地點舉行3天的軍事演習。這些措施顯然已推演多次,且可能根據裴洛西訪台形式而採取不同層次的反應,才能在訪台專機降落台北前後立即實施。

「有利」則是同時向台美及世界各國宣示,中共對於主權領土的堅持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一旦認定遭受侵犯就必展開鬥爭,而且是要「鬥則必勝」。儘管如何定義「勝利」,各方有不同的解讀,不過若台美及世界各國對中共堅持主權領土的意志有新認識,未來不再挑戰其紅線,就可視為「勝利」,習近平並可在20大報告中宣稱已取得對台美鬥爭的勝利。

「有節」則說明解放軍6個演習地點,雖然比1996年的軍演地點更貼近台灣本島,然而範圍仍在台灣領海的基線以外,可視為未真正侵入領海,以避免擦槍走火的事件產生。演習時間8月4日至7日3天,非更長的時間,也未對台灣四周形成全面性的封鎖,也說明這是演習「有節制,絕不無止境地鬥下去」的表現。東部戰區在4日下午宣布完成訓練,解除台灣東部海域之海空管制,亦可視為「有節制」的措施,未來視情勢「有利再戰」。

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中共經濟成長下滑明顯,不過投注資源吸引台灣邦交國轉向仍有餘裕,未來若有一、兩個台灣邦交國轉向,恐亦在預期範圍內。

面對中共愈來愈強的政經軍壓力,在缺乏對話管道降低緊張情勢下,台灣若不想坐以待斃,在經濟上勢必要分散風險,降低對中共的經濟依賴度,否則將無法承受其經濟制裁,中共對澳洲的經濟制裁是台灣最好的借鏡。唯有經濟有好的發展,才能支撐有利化解中共軍力施壓的軍事發展,甚至未來達到避戰的效果。當然設法恢復兩岸對話,避免敵意螺旋上升,恐才是釜底抽薪之道。(作者為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