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見真情:臺灣人感激日本捐贈疫苗的另一層意義

日本捐贈臺灣124萬劑新冠疫苗,在臺灣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與感謝聲浪,遠超出日本人的想像。臺灣人在國際社會上備嘗長期孤立的滋味,正因如此,日本捐贈疫苗更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來自他者支援的可貴,因而由衷喜悅。

緊張地追蹤JL809航班動態的人群

「中途會碰到什麼阻撓還說不準,在親眼看到班機抵達台北之前我都不能安心。」疫苗來台的前一天,新聞報導日本正在輸送疫苗的消息後,筆者身旁仍有數名臺灣人如此表示。

在「Flightradar24」這個網站上能夠即時看到飛機航班動態,許多日本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這個網站,但在捐贈疫苗來臺當天,卻不知有多少臺灣人(包含旅日臺灣人)戰戰兢兢地盯著這個網站,注視著日航809航班的動態。

2021年6月4日下午1點58分,日本提供的124萬劑AZ疫苗終於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整個臺灣歡聲沸騰。臺灣每天下午2點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都會準時召開記者會,疫苗抵達時刻正好與記者會時間重疊,可說是最棒的時機。疫苗從日航班機裡運出的情景受到現場直播,指揮中心的指揮官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長)也特地準備了字卡,在記者會上表達對日本的謝意。


報導疫苗抵臺的臺灣電視(筆者攝影)

該班班機尾翼上繪有一隻紅鶴,那是日本航空的標誌,筆者在電視轉播上看到這個標誌時,覺得這大概是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那個圖案看來是如此可靠。實際上,自從新冠疫情蔓延以來,來自日本的新聞往往令筆者失望不已,正因如此,此次日本政府的應對迅速,實讓筆者感到驚喜。筆者臉書牆被各種感謝日本的言論洗板,位於臺北的台日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也不斷收到表達謝意的鮮花。


來自臺灣各地送往台日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的鮮花和謝卡(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提供)

臺灣的人們之所以如此直率地表達謝意,一部分原因是大家原先便習慣一有想法立即付諸行動,但筆者認為,大家歡欣鼓舞的背後其實隱藏著複雜的背景。

疫苗成為政爭道具

最近的臺灣,疫苗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各種資訊紛飛散佈,使得群眾莫衷一是、人心疲憊。

臺灣在2020年因新冠疫情防疫成功,成為「防疫優等生」一舉聞名國際,蔡英文政權將臺灣的經驗取名為「臺灣模式」,以「Taiwan Can Help」為口號,積極將臺製口罩捐贈至海外,令國際社會對臺灣的存在感印象深刻。但其實,對從疫情初期便投入國產疫苗開發的蔡政權而言,國產疫苗的完成才是「臺灣模式」的最後一步。臺灣政府原先是想先進口國外疫苗提供醫護人員等高風險群施打,藉以控制感染風險,等國產疫苗完成後便能依序讓一般民眾施打,進而獲得集體免疫。對臺灣情況極為熟悉的媒體人野島剛指出,這便是「臺灣模式」的退場戰略。

對被排除在許多國際組織之外的臺灣而言,完成國產疫苗可說是至大心願。COVID-19病毒株不斷產生變異,單進行一季施打很可能無法應對,因此若能自行開發,便能守護臺灣不被國際間的疫苗爭奪戰所影響,且還有機會打進國際市場。當臺灣向德國購買疫苗失敗時,蔡英文總統證實其中受到了中國干涉。國產疫苗對臺灣而言,既是盾牌,也是武器,其地位至關重要。

然而,易於擴散的「英國變異株」卻在5月中旬突破了臺灣的防疫網,大大挫折了「臺灣模式」的退場戰略。於是,在野黨便針對疫苗不足這點大肆批判;中國方面看準了臺灣的弱點,再次提議要提供疫苗,蔡英文政權拒絕了,便被抨擊是「草菅人命」。不久,許多民間宗教團體與大型企業紛紛表示:「如果政府不買,我們就自己買來供應民眾」,這又使得疫苗問題演變成「疫苗之亂」,各大媒體乃至社群網站上都充斥著許多揣測、流言與中傷言論,甚至還有知名網紅訂了喪禮花籃送到疫情指揮中心。

臺灣各地都傳出有人確診,使得大家戰戰兢兢地待在家中,感受到極大的壓力。當新聞報導日本擬捐贈AZ疫苗時,雖也有人批評「日本把自己不要的東西丟來臺灣」,但更多人卻在疫苗之亂中了解到,AZ疫苗現階段所確認到的血栓副作用,其發生機率極低,100萬人裡僅2人,因此就算不是BNT或莫德納疫苗,對預防重症乃至死亡風險,依舊具有相當大的正面效果。日本的疫苗便是在這個時機點送到臺灣的。

社群網站上充斥感謝聲浪

筆者一位友人說「我想和所有認識的日本人道謝」,而LINE的群組裡也傳來了「大家快到台日交流協會臉書留言,日本捐124萬劑疫苗,我們就道124萬聲謝!」的活動,筆者的臉書上也有好幾十個臺灣朋友留言「謝謝日本!」。對於這些現象,筆者其實感到有些慚愧,畢竟我對於捐贈疫苗一事並沒出到任何力,也無法代表所有日本人,不過就只是偶爾身為日本人而已。但是,那些一心想道謝的臺灣人的心情,筆者卻也能夠深深理解。

前些日子,筆者採訪某位在臺灣政府長年擔任要職的人士,他表示:「臺灣人對自己常沒有自信,所以去年防疫措施做得好,受到世界肯定,帶給了臺灣人不少信心」,這句話令筆者印象深刻。當筆者向臺籍先生轉述這件事時,他說:

「自己的國家被全世界當作不存在,外國賣的地圖沒記載臺灣彷彿是理所當然,友邦一年比一年減少,這種身為臺灣人的不安與悲哀,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透過這段話,讀者或許可以想像,去年好不容易因防疫成功而獲得些許自信的臺灣人,在這次疫情爆開之後,該有多麼沮喪了。

日本透過地震賑災善款「重新發現」臺灣

臺灣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1972年與日本斷交,此後便在國際社會上漸趨孤立,民主化之後,在各種場域都可說是孤軍奮戰。從前SARS流行時,臺灣也得不到WHO(國際衛生組織)的即時資訊與援助。中國人民共和國不斷對所有承認中華民國(臺灣)的國家施壓,逼迫他們與臺灣斷交,那些碩果僅存的邦交國,至今仍年年傳出斷交的消息。筆者開始從事文字工作之後,常有朋友對我說:「謝謝妳把臺灣的事傳達給日本知道」,每一次都讓筆者深深感受到臺灣人的孤獨,因而相當難過。

日本在戰前曾對臺灣進行過50年殖民統治,與臺灣的關係非比尋常,然而在臺日斷交之後,在日本關於臺灣的報導便日趨減少,有很長一段時間,臺灣的存在被日本遺忘,即使是在2000年以後,仍有許多日本人對臺灣印象不深,更有人以為臺灣位於「中國的某處」,或和泰國搞混。許多因留學或旅行前往日本的臺灣人,遇到這類無知的日本人,都只能曖昧微笑,早已習慣了不多說明。

然而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時,臺灣人捐贈鉅額善款,使得日本重新發現了臺灣這個溫暖的鄰居。在那之後,每當有災害或意外事故發生,臺日之間總會互相支援,友誼也與日俱增。前往臺灣觀光或留學的日本人,乃至日本國內與臺灣相關的電視節目、新聞報導和書籍也都有所增加,筆者感覺日本對臺灣的歷史與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以「自由、民主、多元、包容」價值前進的臺灣

而這次,不只是筆者「感覺」而已,是事實真的如此,許多臺灣人似乎都實際感受到臺灣並不孤單,當臺灣有困難時是真的有朋友願意伸出援手的。臺灣人傳送的許多訊息裡都有「患難見真情」這句話,這種喜悅,其實比疫苗本身更能鼓舞臺灣人的「心」。這是筆者的感受,筆者也非常開心能和臺灣的家人以及朋友分享這份喜悅。在此筆者想對所有促成此次疫苗捐贈的臺日雙方關係人士,致上最高謝意。

文末,筆者還有一件事想讓心懷感激的臺灣朋友知道。的確在臺日關係的歷史上,本次的疫苗捐贈大概會成為一個重要里程碑,但筆者相信,開拓出這條道路的,正是臺灣人們的真心。臺灣人在多種多樣的文化交融以及複雜歷史裡,摸索出了「自由、民主、多元、包容」這樣的普世價值,正因為臺灣是如此地一邊煩惱一邊前進,國際社會才會想與臺灣連帶、攜手同行。臺灣今後的路途想必依舊多舛,做為在臺灣生活的一份子,筆者也衷心期盼能與臺灣的各位一同度過難關。


6月13日,在日本報紙刊載的來自臺灣的感謝廣告(野島剛攝影)

標題照片:抵達臺灣桃園機場的日本做為緊急支援物質送達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臺灣在疫苗取得困難之際,日本捐出了124萬劑給臺灣,2021年6月4日[臺灣衛生福利部提供](時事)

栖來光 [作者簡介]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