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獨鍾】強韌之國-台灣

(圖片來源:總統府、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圖片來源:總統府、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文/鍾年晃(現為台灣知名媒體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打官司未嚐敗績。 曾為華視《online鍾點讚》主持人,目前擔任綠色和平電台《新聞別晃神》、講客廣播電臺《新聞鍾點戰》節目主持人)

「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謝銘佑這句詞正是台灣成為國際棄嬰後的最佳寫照。自1971年台灣被逼出聯合國後,我們「蹽溪過嶺」的時候多,「沿路唱歌」的機會少。但經過49年不屈不撓奮鬥,台灣人強韌性格終於得到肯定,挺台聲量日漸擴散,台灣人的「亡國感」已經昇華為「強國感」。

上個周末,捷克參議院改選八十一席中的三分之一席次,結果在野聯盟囊括二十七席中的二十六席,獲得壓倒性勝利。參院議長韋德齊八月底才不顧中國與該國親中總統、總理反對,率團訪問台灣。韋德齊返國之後,立即遭受來自執政當局鋪天蓋地的攻擊。不料,參院改選之後,總理巴比斯率領的中間派政黨「不滿公民行動」僅拿下一席;在眾議院與總理合作的左翼捷克社會民主黨則是把原本的十席全數丟光。

抗中聯盟成形

捷克絕非個案,稍早之前,歐洲議會呼籲應該將歐盟與台灣的經貿協議談判,放在中國議程之前;德國國會通過二戰之後第一個「印太戰略」指南;歐洲議會議員與各國超過200位政要,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呼籲他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衛大會。

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上周才剛結束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這個有「小北約」之稱的結盟,儼然複製二戰之後對抗蘇聯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個環繞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抗中聯盟已隱然成形。西方民主國家已經察覺,過去二十餘年對中國的戰略完全錯誤,他們誤以為先讓中國經濟發展,接下來就會循西方社會發展軌跡,逐漸重視人權、施行民主政治並且講究法治。

然而中國藉由經濟發展建立的銳實力,開始對民主國家反撲,以民主制度的漏洞戕害民主社會。一直到美國對中國祭出貿易手段,民主陣營反攻的號角才開始響起。台灣處於面對中國東進太平洋的第一線,承受第一波衝擊,現在正站在歷史轉捩點上,繼續西進是死路一條,與理念相同國家合作結盟路才會更廣。

貪圖中國龐大經濟利益

台灣自從被逼出聯合國之後,隨著美、日等重要國家陸續中止與台灣正式外交關係,已經被國際社會遺棄。但是這個蕞爾小島的國民,憑借著強韌的生命力,不僅開創經濟奇蹟,更創造政治奇蹟。台灣一方面發展自己的社會、政治與經濟,一方面要力抗中國併吞,內外交迫好不辛苦。就在中國壓力達到頂點之際,源自中國的武漢肺炎爆發,全球經濟活動幾乎停擺,也讓民主陣營停下腳步開始省思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這個不負責任的大國,究竟對人類是福還是禍。

然而,台灣靠著數十年來累積的醫療與公衛經驗,很快控制住疫情,活力無限又具高度競爭力的民間企業,放下同業競爭的利害關係,先後組成工具機與口罩國家隊,使防疫物資不虞匱乏。而且還行有餘力,展開「口罩外交」,捐贈物資給需要的國家。放眼全球兩百餘個國家,有哪個國家可以像台灣一樣聚集五十萬人欣賞國慶煙火,而不必擔心疫情擴散;在全球已開發國家中,台灣是少數仍維持正成長的國家。

因為這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加上不屈服中國壓力之下,仍維持民主價值的堅持,讓全世界看到了台灣,開始反省過去因為貪圖中國龐大的經濟利益,而忽視台灣是多麼不智的一個錯誤。

當台灣獨自在國際社會陰暗角落踽踽獨行的時候,當台灣以為孤立無援的時刻,強韌不屈服的努力終於有回報,好朋友們來了,帶來台灣下個世代成為全球供應鍊一環的希望,帶來台灣重返國際社會的契機,台灣可以不必是大國,但絕對有資格成為強韌之國。

原文連結:https://pse.is/wvcyj

更多放言 Fount Media文章

讀者投書|蔡英文國慶演說高舉女力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