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外商工作?英國獵頭給你5大建議

作者:讀者太太/英國職場放大鏡

我的專欄〈英國職場放大鏡〉,一直以來介紹的都是「在英國職場發光發熱的臺灣人」;但這次我要訪問的對象比較特別,他是一位「在臺灣職場發光發熱的英國人」。

我之所以想訪問他,除了因為自己作為在英國工作多年的臺灣人,對於和我人生經歷剛好「對調過來」的這位英國人充滿好奇,也想透過他的視角,和臺灣的讀者朋友們分享這位英國專業獵頭(Headhunter)眼中的臺灣人才,在國際職場上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如果臺灣人才想在國際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又該注意哪些事項。

以下,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Alan McIvor 的故事吧:

從英文老師、高管助理到獵頭顧問:一位英國青年的海外闖蕩之旅

能認識 Alan ,要拜無遠弗屆的網路科技所賜:我們是在今年 2 月時,在 Clubhouse 上開講職場話題而結緣。Alan 目前的工作是「在臺灣幫國際知名的外商公司獵才」,加上他對臺灣的勞動市場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其實 Alan 和我一樣,並不是從小就計劃著人生要在海外讀書、發展職涯,來自英國愛丁堡一個保守公務員家庭的他,也從未被家人鼓勵過要出國發展,但他喜歡冒險、敢於與眾不同的個性,卻似乎在冥冥中註定了移居海外的人生。Alan 選擇在臺灣這個距離英國超過 6,000 英里的地方落腳,如今不但於寶島成家立業,還發展了非常成功的職涯。

Alan 人生中第一次離開英國,是因為從小學業表現優異,在青少年時期申請到加拿大寄宿學校的獎學金,他在那裡完成高中學業後,申請到在英國排名前 10 大的名校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攻讀歷史與政治。或許是在海外讀高中的經驗,讓 Alan 對獨自在異鄉生活更有信心,於是他在大學畢業後決定要離開英國,前往自己十分好奇的亞洲闖蕩,並選擇在 2009 年來到臺灣。

剛到臺灣的 Alan ,和大部分來自英語系國家的青年一樣,從事的是「教英文」的工作。但他坦言自己並不喜歡這份工作,因為他無法認同在臺灣十分普遍的補習文化,以及臺灣教育體系裡過度聚焦學業表現,並對「紀律」要求十分嚴格的風氣──即使是對年紀非常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對 Alan 來說,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他也相信唯有在快樂的情緒下,學生才有可能學到最多,就像他自己在英國和加拿大的求學生涯一樣。

由於實在無法從教英文中得到成就感,因此儘管收入不錯,Alan 仍在 2013 年毅然辭去教職,並前往上海,希望能在這個國際大城市中轉行成功。當時 28 歲的 Alan,一心急著想建立一個和「教英文」無關的成功職涯,殊不知作為一位在中國發展的英國人,本身又無任何英語老師以外的工作經驗,想找到跨產業的工作,實在是難上加難。

Alan 回憶當時他在上海申請了至少 100 份以上的工作,卻沒有得到任何回音。其悲慘程度和我在 2011 年英國景氣大蕭條時在當地找工作相比,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皇天不負苦心人,始終沒有放棄希望的 Alan,最後總算得到一家上海獵頭公司的 offer,擔任高階主管的特助一職,成為 180 多位員工中唯一的外國人。

儘管這間公司一開始給予 Alan 的工作偏向助理性質,但深知自己職涯不能止步於此的他,仍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積極地說服公司讓他協助行銷方面的業務,藉以了解獵頭工作需要具備哪些know-how,後來終於順利轉任為國際獵頭顧問。

好不容易轉行成功的 Alan,下定決心要把握這個機會,好好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職涯。因此他在「獵頭」這個領域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在特助時期就每天花上很多時間,不斷在異鄉隻身做著 networking 的工作──因為他深知,無論在哪裡,人際網絡都是吃這行飯的最大資源。

而他長期的努力也沒有白費,正式轉任獵頭顧問 1 年多後。Alan 就以其累積的人脈資源,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成功跳槽,得到英商獵頭公司 Robert Walters Taiwan 的 offer,從上海搬回臺灣。回台工作 2 年之後,因為表現優異,又被香港商伯樂國際人才服務公司挖角,並在 3 年後再度被美商Paul Wright 獵頭集團挖角,於 2019 年起擔任業務執行主管(Practice Leader)。

「每天主動認識一個人」不曾間斷,贏來七位數佣金

這條「轉換國家、同時調整職場跑道」的路雖然一開始困難重重,但 Alan 憑著決心、毅力與自信一一克服了障礙。現在的他,除了在獵頭這行已經累積了 8 年的資歷,更是臺灣業界最出類拔萃的獵頭之一。

怎麼說呢?以很現實的「數字」來說,Alan 透露自己拿下最高報酬的專案,是幫一間跨國企業招募萬中選一的高階主管,光是他的傭金就高達 52,000 美元(約新台幣 145 萬元),而單一職位傭金 35,000 美元(約新台幣 100 萬元)的案子,他也至少拿過 3 次──這些數字不僅是收入,也代表客戶對 Alan 專業能力的肯定。

現在的 Alan,除了在獵頭這行已經累積了 8 年資歷,更是臺灣業界最出類拔萃的獵頭之一。圖/Alan McIvor 提供
現在的 Alan,除了在獵頭這行已經累積了 8 年資歷,更是臺灣業界最出類拔萃的獵頭之一。圖/Alan McIvor 提供

我請 Alan 分析自己為何可以將獵頭工作做得這麽好?他笑著表示,自己的個性非常外向幽默、喜歡結交朋友,同時他不會預先帶著目的、總是以誠懇的態度與對方交流,因此容易建立人際間的信任感。同時他的記性很好,能牢記每個人的專長與強項,這也是當獵頭時不可或缺的優勢。

但最重要的,還是 Alan 對工作投入的努力與熱忱:在這 8 年當獵頭的生涯中,Alan 平均每天都會主動認識至少一個人,不是和他們見面,就是用電話聯絡(其實在我訪問他的當天,他就和三個人面談過)──這樣的堅持,讓他至今已累積好幾千人的「口袋名單」。如此積極地拓展人脈,也難怪他儘管身在異國,仍能多次創下幫助跨國公司成功招募到高階主管的記錄。

給台灣人才邁向國際級舞台的五大建議

從 2015 年起就在臺灣幫跨國工作招募人才,Alan 以自身觀察臺灣勞動市場多年的經驗,並從專業獵頭的角度分析指出,除個別專業能力因人而異外,大部分的臺灣人都有很好的「素養」:如工作勤奮賣力、為人誠懇善良、個性不卑不亢。對國際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團隊夥伴「Team Player」。

但如果臺灣人才想增加國際職場競爭力,在跨國企業或外商公司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出國到歐美當地發展職涯,他建議可以朝以下五大方向努力:

1. 加強英文能力、提高英文水準。英文始終是目前國際職場通用的語言,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角度來看,如果想發展國際職涯,鍛煉好英文這項溝通工具,絕對是當務之急。

2. 培養文化觀察力與文化同理心。不論是在外商公司工作或出國發展,都註定要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事,因此理解不同文化間的差異,並且包容各種和自己不一樣的聲音,就成了發展國際職涯時最重要的「軟實力」。

這點聽起來或許很抽象,卻是 Alan 在臺灣生活這麽多年最大的感觸,也是他在幫客戶篩選人才時的第一個關卡──如果他和候選人對談時,發現對方仍習慣「用單一標準 / 觀點看世界」,或「只關心自己身邊的事」,一般不太可能會推薦給跨國外商客戶。Alan 建議想發展國際職涯的臺灣人,可以從「建立真正的國際觀」開始做起。在這裏他所說的國際觀,是指關心世界正在發生什麽事、背後可能代表著什麼趨勢,並且能從不同角度換位思考;而非只是選擇性地用單一角度詮釋新聞、或只關心某個領域的資訊。

3. 不要太謙虛,「適度炫技是必要的」。這點相信只要在西方國家工作過的人都會同意,因為臺灣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多半都是鼓勵謙虛、甚至會告誡你「做人不要太高調」。這樣的文化或習慣不同,本身非關誰好誰壞,卻經常導致來自臺灣的人才,在和來自西方社會的同事一起工作時,常常「吃悶虧」──明明工作能力很強,卻因為「過度謙虛」而被老闆忽略。

因此 Alan 提醒有心發展國際職涯的臺灣朋友,工作時適時的「炫技」絕對是必要的──因為這是你提高職場能見度最直接的方式。只要自己有實力,千萬不要覺得害羞,或是擔心別人的眼光。

4. 從發展斜槓培養創造力、自信心與獨特的個人魅力。Alan 這位正港的英國人,完全符合我在新書《大不列顛小怪癖》裡提到的「全民斜槓的 Double Life」:因為他在臺灣發展的這些年,除了自己的正職工作外,也始終沒有放棄音樂夢,一直擔任「Aurora 極光樂團」的主唱。Alan 認為,這種在正職外發展第二專長的習慣,除了能培養創造力和自信心,對於打造獨特的個人魅力(charm)也很有幫助。這些特質在外商公司或外籍主管的眼中,都是可以加分的亮點。

Alan 始終沒有放棄音樂夢,一直擔任「Aurora 極光樂團」擔任主唱。圖/Aurora 極光樂團 臉書專頁
Alan 始終沒有放棄音樂夢,一直擔任「Aurora 極光樂團」擔任主唱。圖/Aurora 極光樂團 臉書專頁

5.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或害怕辯論。Alan 從剛來到臺灣的時候就發現,臺灣和英國有一個非常大的文化差異,就是大部分的臺灣人在討論公共議題、尤其爭議性較高的話題時,經常會因為怕「傷感情」而選擇從眾、跟隨特定意見領袖,或完全避而不談──他觀察後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許多臺灣人會傾向把主張和個人連結在一起,即英語中所謂的「take it personal」,如果和別人討論完發現彼此理念不同,常常會連朋友也當不成。

但 Alan 眼中的英國卻不是這樣:他說大部分的英國人從小就被鼓勵要發表意見,公開討論有爭議性的話題,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加上英國的教育從不鼓吹「標準答案」這一套,所以每個人從很早的時候就學會尊重不同的觀點。而「有自己的想法」在國際職場裡的重要性,會隨著你的職位逐漸變高而越發重要:因為當你漸漸累積專業能力和資歷後,接下來能否繼續升遷的關鍵,往往取決於你是一個「thinker(提供想法的人)」,還是仍在「doer(執行想法的人)」的階段。

能夠認識 Alan ,並有機會和他交換許多關於國際職場的想法,真的是一件非常暢意的事。因為無論是英國、臺灣還是上海,我們都有共同的軌跡。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長,卻選擇在對方的國家定居下來,這樣的淵源也讓我們產生更多共感。

希望你和我一樣,能從 Alan 的職涯故事中得到啟發,也希望這篇文章,對於所有想要挑戰國際舞台的臺灣人才有所幫助。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英籍專業獵頭在台灣,他還是位樂團主唱!專訪 Alan McIvor:幫臺灣人找外商工作 8 年後,我想給你 5 個建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未來時代需要怎樣的跨國人才?專訪國際獵頭Sandy Su
致台灣人:四面楚歌、時間有限,海外職涯「輸在起跑點」,該怎麼逆轉勝?

作者簡介:

英國人妻讀者太太 Mrs Reader,土生土長台北人,2011 年移居英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當過 5 年記者、2 年精品公關。目前定居英格蘭中部,任職整合行銷公司客戶經理,同時為求職網站 Meet.Jobs 駐英國特約作家,撰寫關於職場、親子、生活的跨文化社會觀察與現象解析。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