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不可集專欄/馬英九訪陸,能為國民黨兩岸論述殺出一條血路嗎?

愚不可集專欄/馬英九訪陸,能為國民黨兩岸論述殺出一條血路嗎?
愚不可集專欄/馬英九訪陸,能為國民黨兩岸論述殺出一條血路嗎?

余可及/資深政治記者

馬英九、蔡英文、郭台銘等國內重量級政治人物幾乎同一時間出訪,雖然受到「狒狒脫逃事件」干擾,但仍在國內掀起了一股「出訪熱」。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然是馬英九訪陸「祭祖行」。除了是卸任總統身分首次訪陸,馬英九身為國民黨「九二共識」最強烈的主張者,此舉對國民黨而言,當然也饒富意義。

在出訪前,藍綠白各陣營對馬英九的出訪態度,令人玩味。民進黨一副「看好戲」的姿態,似是認定在如今兩岸及國際氛圍下,馬英九此行必定會給國民黨減分,對民進黨加分;至於國民黨,則是「戒慎恐懼」,不敢作太多的定論。最友善的反而是民眾黨,不但黨中央公開聲明表示「依法有據,樂觀其成」,黨主席柯文哲甚至對批評者喊話,呼籲不要對馬英九此行扣紅帽。

三黨的態度,都其來有自。民眾黨和柯文哲的反應,很可能是著眼於柯文哲自己也有訪陸打算,所以遇先消毒;至於藍綠態度,近幾年國際大環境和國內「仇中」、「抗中」氣氛濃厚,民進黨藉此獲得不少政治紅利,國民黨則因為其兩岸政策,自2014年起的選舉就勝多敗少。而馬英九自帶風向的屬性,當然會讓國民黨內感到憂喜參半,甚至是憂高於喜。

國民黨自馬英九以來服膺的「九二共識」最大困境,不僅僅來自於國際環境的改變,更來自於國民黨長期以來對九二共識的論述是「一中各表」,但大陸方面卻始終只強調「一中」,否認「各表」,習近平甚至提出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被民進黨導向「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的結論。無論這個結論是否中肯,確實對台灣民意造成很大的影響。

這樣的轉變,也反應在民調上。美麗島電子報曾公布民調,支持「九二共識」的比例降至一成左右;去年6月,即使是國民黨智庫公布的民調,支持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交流基礎的,只有26%,反對的卻高達37%。雖然今年元月台灣民主基金會公布的民調,支持九二共識的有46.7%,反對的為35.7%,但仍呈現兩極分化。很顯然,國民黨正站在是否、如何以「九二共識」為兩岸訴求的十字路口。

在此情況下,國民黨自馬英九以後的歷任黨主席,幾乎都在思考如何「重新論述九二共識」。儘管不一定有具體結果,或者在提出後遭遇黨內反彈而無疾而終,但國民黨「疑九二共識派」的存在,甚至勢力不小,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而馬英九此次訪陸之行,雖然很難說徹底解決了九二共識面臨的問題,但他在中山陵公開說出「中華民國」,以及在與江蘇省委書記見面時的「台灣總統」說法,卻至少是幫「一中各表」作了部分的洗白。所謂「一中各表」,就是兩岸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一個中國的涵義為何,則各自表述。中共口頭上不承認有「各表」,但馬英九在大陸的「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宣示,並未遭到對岸強烈抗議,亦顯未影響後續行程,某種程度看,就是「各表」的具體展現。

而馬英九在闡述時,顯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打擦邊球」。「中華民國」是在中山陵說的,孫中山是中華民國國父是不爭事實,中共也無法否認;而在與江蘇省委書記會面時,講到「台灣總統」,則是回到憲法增加條文「一國兩區」定義,避開「兩國」爭議。而中共方面回敬「地區領導人」,以及在官媒完全刪除馬的說法,也是另一個「各表」。至此各表是否存在,其實已經一目了然。

因此如果說馬英九為九二共識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法」,並不為過。不過是否能完全解決國民黨兩岸論述問題,則不必然。首先,九二共識的大前題還是「一個中國」,在國內主流民意對「中國」仍不友善的情況下,國民黨能否大聲喊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我們就是中國人」?

其次,也可能是更重要的一點,是國民黨是否意識到此一論述的價值,而能夠更進一步的深化並加以闡述。而即便國民黨意識到了且確實花了功夫闡述,國民黨推出來的總統候選人是不是會埋單?可能也得打上大大的問號。

國民黨提名侯友宜參選的趨勢日見明朗,侯友宜對兩岸的論述到目前為止,仍是一片空白。而他的空白,恐怕並不只是來自於他沒有想法,而更是他仍在找「對自己選戰有利的想法」。換句話說,要以其淺薄的兩岸常識,有效判斷出什麼樣的論述對他有利,是很難讓人想像的。如果國民黨推出的是侯友宜,以其模糊到底的戰略思維,馬英九是否有為國民黨兩岸殺出血路,其實都無關緊要。

菱傳媒原始網址:愚不可集專欄/馬英九訪陸,能為國民黨兩岸論述殺出一條血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