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入法 中共祭刑罰限縮自由
記者吳典叡/綜合報導
中共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明年元旦生效;學者分析,法案愈模糊,詮釋的空間愈大,藉由可能構成犯罪,需負刑事責任的法律懲處或後果,達到限縮言論及人身自由的目的。
美國「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共第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總計5章40條,內容涵蓋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徵標誌、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安國防」以及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跡等,也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文藝活動、出版作品及旅遊。對象為公職人員、企業職工、宗教及工商科學團體。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認為,從「國安法」、各式各樣的「習思想教育」,到「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通過,就是一步步限縮言論自由的過程;「愛國主義教育」如今納入法律條文,恐影響兩岸及中國大陸對外的學術交流。此外,中共最近訂立的法案,都是用很模糊的概念,因為愈模糊的法案,愈有詮釋的空間,會對人身自由產生更大的限縮。
旅居美國的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陳奎德則指出,此項法案與中共近年「內外交困」有關,包括烏俄戰爭、境內經濟下滑及遭國際圍堵或孤立,在別無他法下而對公民,特別是青年人的思想控制,試圖使他們更進一步效忠於中共;並藉由推動立法繼續加強言論管制,並祭出法律懲處或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