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網購肉毒美容針,40多歲女子險送命!全國至今已8例
北部一名中年女性於3月下旬自行網購肉毒桿菌素美容針,經賣家到府注射後,出現吞嚥困難、肌肉無力及呼吸困難等症狀,一度住進加護病房。肉毒桿菌素毒性強,施打前該注意什麼?
愛美者切勿上網購買來路不明的美容針,近期有女性網購肉毒桿菌素,施打後竟因此中毒,並住進加護病房!
疾管署公布2025年首起疑似施打美容針,引發肉毒桿菌中毒的案例。患者為北部一名40多歲女性,3月下旬時透過社群網路平台購買肉毒桿菌素,由賣家到府協助注射在額頭、臉頰等部位,結果3天後陸續出現吞嚥困難、眼瞼下垂、肌肉無力等症狀。
就醫後又因呼吸困難等症狀,住進加護病房插管,患者後續自費使用抗毒素治療,目前已從加護病房轉出至一般病房。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患者因在採檢時與注射肉毒桿菌素已相隔超過1週,血清及糞便檢驗肉毒桿菌均為陰性,但依據臨床症狀及流行病學資料,研判極有可能就是肉毒桿菌中毒。
根據疾管署統計,因醫療美容導致其他型肉毒桿菌中毒的疑似個案,全台自2019年至今累計共8例。數量雖看起來不多,但這次40多歲女性自行於網路購買肉毒桿菌素施打,也凸顯出相關「產品」在網路上可鑽漏洞多的事實。
雖然肉毒桿菌中毒目前有對應的抗毒素可使用,但因肉毒桿菌抗毒素在台灣沒有藥品許可證,取得不易又價格昂貴,疾管署公布庫存僅有4人份可使用。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接受不當肉毒桿菌素注射,可能引發健康安全疑慮。呼籲若需注射或施作肉毒等醫美療程時,應先了解相關醫療資訊,並確認該醫療機構已有立案登記為佳。合格醫事執業人員在協助注射前,應說明注射後可能的副作用與併發症,並說明處理方法,以降低中毒等潛在風險。
肉毒桿菌毒性強,中毒致死率最高達60%
肉毒桿菌主要可分為4種常見感染形式,分別為因食用遭肉毒桿菌污染而中毒的「食因型」;嬰幼兒在腸道免疫尚未成熟,攝取蜂蜜等食物導致中毒的「腸道型」;沾染受肉毒桿菌污染的土壤或湖水造成的「創傷型」,以及施打醫美或使用非法肉毒桿菌素製劑導致中毒的「其他型」。
台灣自2007年將肉毒桿菌中毒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雖然不會人傳人,但菌體自體分解過程中釋出的神經性外毒素毒性強,會造成神經及肌肉麻痺。若為食因型肉毒桿菌中毒,神經性症狀通常在12~36小時內出現,創傷型為4~21天,潛伏期愈短病情愈嚴重,死亡率為30~60%。
盤點肉毒桿菌中毒常見3大症狀
肉毒桿菌中毒時,患者可能會出現一連串消化道、神經及肌肉症狀。
1.消化道症狀:
包括腹瀉、腹痛、便秘、食慾不振、嘔吐,主要出現在病程早期,約數小時內會消失。
2.神經性症狀:
包括視力模糊、複視、眼瞼下垂、瞳孔放大、顏面神經麻痺、口乾、吞嚥困難等。
3.肌肉相關症狀:
包含上半身及下半身肌肉無力、呼吸困難、肌肉張力低下、全身虛弱等。
在所有肉毒桿菌中毒傳染途徑中,又以食因型較為常見。患者若未有良好呼吸系統照護,可能會因呼吸衰竭死亡。不過,若即時送醫插管及使用抗毒素,則可將死亡率降至低於15%。只是患者從中毒狀態復原速度慢,往往會需要好幾個月,甚至是數年時間才能順利恢復。
針對這次肉毒桿菌中毒個案,羅一鈞表示,該患者可能已違反《藥事法》第22條「未經核准擅自輸入之藥品」、第83條「明知為偽藥或禁藥,而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轉讓或意圖販賣」等。
另外,針對協助注射肉毒桿菌的賣家,若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則可能觸犯《醫師法》第28條規定「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執行醫療業務」,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目前該案已經由衛生局啟動更進一步調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