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肺炎也會影響骨骼健康?康復後三動作測試肌肉量夠不夠
疫情看似已經平穩,但每日新增數萬名確診病例,感染新冠肺炎除了會出現腦霧、疲倦等後遺症之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醫師指出:「一項國際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會促使發炎細胞增生影響骨骼健康,加上防疫期間,運動量不足也會加速肌肉流失。」對年長者而言大大影響行動力。
肌肉量降低影響年長者行動力
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最新調查指出,台灣有近 5 成民眾在疫情後有行動力問題。行動力與骨骼、環節、體力三者環環相扣,更需要足夠的肌肉量來支撐身體,低肌肉量是造成老年行動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之一,也與死亡率呈顯著相關。
雖然現在民眾生活大多已經回歸正常化,但根據台灣先前在三級警戒時,高達 40.7% 的 50 歲以上民眾減少運動量,4.2% 則完全停止運動,至今仍有少數年長者擔心染疫不敢在外活動。
黃兆山提醒:「當減少 14 天的步行活動,肌肉將明顯萎縮 1-4 %,若不提升運動頻次,肌肉量恐持續流失。」此外,國外研究也指出,肌肉量降低的受試者骨骼健康異常狀況是肌肉量正常者的3倍。防疫所致的活動量下降情況,可能直接衝擊民眾的肌肉量、影響骨骼健康。
疫情下間斷就診!年長者骨鬆跌倒才送醫
不僅研究點出後疫情時代行動力威脅,黃兆山從臨床門診案例中,也顯示 50 歲以上民眾面臨行動力問題。黃兆山分享遇到的個案,一名 60 歲婦人一年前健檢發現有低骨密度、維生素 D 不足等情形,後來疫情爆發擔心染疫,因而暫停回診追蹤,也減少出門買菜、到公園散步的頻次。隔年某日不慎在浴室滑倒,兒子送至醫院治療才發現骨骼健康狀態每況愈下。事實上,這樣的案例在疫情後屢見不鮮。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針對臨床醫師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台灣 50 歲以上民眾在疫情後是否面臨行動力問題。調查指出,疫情前有三成八民眾受行動力問題所苦,而疫情後則增加至近五成民眾出現骨骼支撐或是環節機能降低等症狀。
此外,當中更有三成五民眾在疫情後有行動力問題加劇的情況。黃兆山也進一步說明:「部分民眾害怕出入醫院會增加染疫風險,因而中斷治療,也疏於補充維生素 D 、鈣質以及攝取足夠蛋白質,由於骨頭是無聲的器官,很多民眾已陷入行動力危機而不自知。」
三招自我檢測行動力
為幫助民眾檢視自身的行動力狀態,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推出行動力檢測三招,讓民眾在家簡單跟著做就能了解自己的行動力:
第一招:靠牆半蹲,能否挺直背部
第二招:站立不屈膝,雙手能否輕鬆碰地
第三招:單腳站立雙手平舉,能否持續 10 秒不搖晃
黃兆山呼籲:「不論行動力檢測三招是否能輕鬆做到或感到吃力,都應該維持規律運動及補充均衡營養的好習慣,可以在運動後補充乳清蛋白等優質蛋白質,更能強化運動效果。」
研究也呼籲已經康復的年長民眾需接受骨密度檢查,如發現為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採取適當的措施來保養骨骼。養成每周運動3次,有效幫助骨骼、環節、體力養成,維持良好行動力。
1.諮詢醫師: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