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用五味子乙素輔助治療曼森血吸蟲病改善症狀

曼森血吸蟲(Schistosoma mansoni)是人類中常見的寄生蟲,被歸類為一種被忽視的熱帶疾病的病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2021 年有 2.366 億人患有血吸蟲病,其中大部分是由曼森血吸蟲病引起的。牠分佈於非洲、中東、加勒比海、巴西、委內瑞拉和蘇里南等地。

成蟲生活在人體腸道附近的血管(腸系膜靜脈)中。牠會導致腸道血吸蟲病,臨床症狀是由蟲卵所引起的。牠的生命週期包括兩個宿主:人類是最終宿主,寄生蟲在人體內進行有性繁殖;淡水螺則是中間宿主,血吸蟲在螺體內進行一系列的無性繁殖。曼森血吸蟲的尾動幼蟲能夠生活在水中,並通過直接穿透皮膚感染宿主。一般來說,通過改善衛生條件和殺死螺能有效預防感染。雖然感染發生後可使用吡喹酮(praziquantel,PZQ)來治療,但堆積在肝臟的蟲卵造成的發炎、纖維化乃至肝硬化症狀卻無法逆轉。

慈大生物化學研究所的彭士奕老師與林皓然博士研究生最近發現,以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合併吡喹酮進行治療,能夠降低肝、脾損傷、抑制發炎、提高存活率,並使小鼠生理反應得到提升。

彭士奕老師研究團隊先以曼森血吸蟲的尾動幼蟲感染小鼠,在感染後56天再開始進行治療。他們發現再以吡喹酮治療後隔天立刻投以五味子乙素14天,小鼠的肝、脾損傷與纖維化均有減輕,肝中寄生蟲卵的數目也顯著下降。進一步的研究顯示,肝中的發炎蛋白與細胞凋亡蛋白均下降,而脾中的抗細胞凋亡蛋白則上升。且肝、脾、小腸與肺臟的發炎現象均減輕,纖維化與蟲卵的數目都明顯下降。

雖然症狀有改善,但如果只是治癒卻沒有逆轉肝臟損傷,則對宿主生理反應會明顯損害!為了想瞭解五味子乙素是否能逆轉感染所造成的損傷,彭老師的研究團隊對小鼠進行了一系列的動物行為學測試。測試的結果顯示,以五味子乙素合併吡喹酮進行治療,小鼠不僅存活率上升,各種身體的反應與單獨使用吡喹酮相比也有顯著的改善,且體重也明顯回升。

以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和五味子素共同治療血吸蟲病後,小鼠腸道的細胞損傷減少。
以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和五味子素共同治療血吸蟲病後,小鼠腸道的細胞損傷減少。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又稱為五味、北五味子、山五味、山花椒、荎藸,為五味子科五味子屬的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唐朝《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因此而得名。其果實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等功效。過去彭老師實驗室便已發現,五味子乙素可以抑制廣東住血線蟲所引起的發炎反應,並提升小鼠的存活率;這次在曼森血吸蟲治療的發現進一步讓我們知道,五味子乙素是非常好用的治療用藥。

參考文獻:

Ho Yin Pekkle Lam, Po-Ching Cheng and Shih-Yi Peng, Resolution of systemic complications in Schistosoma mansoni-infected mice by concomitant treatment with praziquantel and Schisandrin B,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 https://doi.org/10.1016/j.ijpara.2021.11.007

撰文/葉綠舒;攝影/曾繼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