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55周年「信仰」-正念不迷 七月吉祥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民眾為了表達對鬼神的虔敬,有燒香、燒紙錢習俗。

慈大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盧蕙馨:「300多年前先民來台,他們可能有漳泉械鬥,就很多的孤魂野鬼。」

有一種想法就是說,唉呀這個外界不曉得,有什麼冥冥之中,

我們希望去跟祂跟這些孤魂野鬼,可以和平相處,所以就希望用燒紙錢。 那只是一個想像,一個自我安慰的。

慈濟志工譚品攸坦言,在沒加入慈濟之前,時常擔心紙錢燒得不夠,祭拜的牲品不夠豐富,怕犯禁忌惹禍上身,直到聽上人開示,才知道普度的真義是「普」及空間世界度,「度」脫苦難眾生。

慈濟志工 空格譚品攸:「我就想說,既然是普度幫助的話,那為什麼我不去把它(買紙錢的錢)幫助更多人。但是我很會拜拜呀,不拜又害怕呀,自己就想說,跟那個中元公 跟祂講說,中元公就是要保佑嘛,我希望祢去保佑更多人,我要把拜拜的錢幫祢捐出去。」

靈機一動,譚品攸用「中元公」、「地基主」的名,將原本買紙錢的錢,捐作善款,來代替傳統拜拜燒紙錢造成的浪費和汙染。收掉賭場、高利貸生意的她,後來開過素食店,店裡的員工、是四個孩子的單親媽媽,跟著她捐善款。

慈濟會員 王金緞:「不要把真錢換假錢,把它燒了。能力好的話,我想再多捐一點。」

譚品攸的行動力,20多年,帶動許多人實行真正的普度。

保健食品公司負責人 楊麗琇(也是慈濟榮譽董事) :「上人說 時時好時 時時好日 。我想說,燒紙錢也一樣啊。那次(譚品攸)跟我說了,我就沒燒了,不過我也沒覺得 我的生意有比較差,我們現在比以前還更好。」

慈濟志工 譚品攸:「當我不拜的時候,那是一分輕安自在。因為你不會被外在的一些壓迫給你的那種害怕,你不要再為了說,我沒有拜是不是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者是說 我沒有拜是不是對不起誰。」

慈大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盧蕙馨:「我們人可不可以 自己就有一種自覺,從修行的角度,為什麼要把這個寄託在一個 外在不可知的力量來評斷,然後增加自己的畏懼。」

回顧1974年的9月10日,上人在慈濟人聯誼會開示,普度的真義,不是拜拜逢迎看不到的鬼神,而是對身邊接觸到的人,給予需要的關懷幫助。農曆七月,上人期許慈濟人深入社區,推動正知正見,落實普度真義。

上人開示(2005年):「就是這樣紙錢一直燒,然後求好兄弟保佑我,保佑事業 賺錢,孩子長大 家庭平安 是嗎,其實燒這麼多的紙錢,那個紙錢都是差不多的回收再製。」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民間信仰中心也帶頭體現普度真義。龍山寺去年起,改變281年來的傳統,不再提供也謝絕民眾在寺內燃香。繼2014年行天宮實施「禁香禁供」,「龍山寺」也考量到減少空氣汙染、維護民眾健康,改以雙手合十替代。

信眾:「覺得這樣很好,很環保。」

信眾:「用心就好,不要說這樣燒香。」

龍山寺董事長 黃書瑋:「一直相信說 移風易俗,是從我們的心靈開始做。」

我們心裡面想正面的事情,當然你就自然而然,會朝著正向的發展去做。如果說 我們一直想說,唉 過去的就是這樣做,我們就因襲成風,那你終究改不了嘛。

心裡虔誠,多做好事,比有形的香火重要。

從佛教觀點,農曆七月是「吉祥月」、「感恩月」,是「歡喜月」也是「孝親月」。延續民間信仰敬天愛地的精神,現代人更應該以智慧來體會普度的現代真義。

採訪撰稿 盛榮萱

攝影剪輯 李俊葳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北慈進駐防疫旅館 院長趙有誠率眾祈福
為民眾篩檢 資深醫師前進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