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科大培訓實習運動指導員 帶社區長輩動滋動

實習運動指導員前往社區,帶動長輩活動筋骨。
實習運動指導員前往社區,帶動長輩活動筋骨。

「走!咱作伙來去運動!」在宜昌社區、光華社區,一早就有阿公阿嬤相揪厝邊頭尾去社區的長照關懷據點,甚至互相打電話提醒別翹課。因為,慈濟科技大學特別培訓的「高年級」實習運動指導員會到社區帶動長輩活動筋骨。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些運動指導員竟然是年紀超過56歲的「高年級實習生」!

左圖:簡單的腿部運動,讓老人家坐著也能伸展筋骨。右圖:鄰居相揪來運動,讓運動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
左圖:簡單的腿部運動,讓老人家坐著也能伸展筋骨。右圖:鄰居相揪來運動,讓運動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

擴大服務點線面 培訓社區志工教運動

慈濟科技大學全人教育中心與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共同培訓26名年齡約54到71歲的社區志工擔任實習運動指導員。培訓內容包含十二週的銀髮族體適能帶狀運動課程—身體關節與肌肉的活化運動、肌力和重量訓練、柔力球等。接著,學員還需到社區據點見習一次、實習兩次,成績通過後,才具備實際上場授課的資格。期待結合理論與實作,增長社區志工銀髮族體適能的知識與運動能力。未來以「社區志工服務社區民眾」的方式,才能讓社區的健康促進方案永續經營,希望可以預防社區長者失能。

慈濟科技大學全人教育中心主任楊翼風表示,學校申請到的政府計畫經費,多是由學校教師執行,一旦計畫結束,人力撤出,社區活動可能就會停擺。因此決定改以培訓可常駐社區服務的志工擔任運動指導員,才能持續照顧社區長輩。

其實,這系列課程最先受惠的就是實習運動指導員,鍛鍊好自己的身體,再帶給社區長者更好的幫助。56歲的實習運動指導員曾春美表示,經歷媽媽重度失智後,驚覺「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透過培訓課程學習如何顧好自己的身體,又可以邀請更多人一起「顧健康」。

左圖:實習運動指導員結合所學,教導柔力球運動。右圖:運動指導員必須注意姿勢是否正確,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左圖:實習運動指導員結合所學,教導柔力球運動。右圖:運動指導員必須注意姿勢是否正確,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厝邊招隔壁效果佳 落實在地老化

老人隨著年紀增加,行動力趨緩,活動範圍縮小,社區就成了主要的生活圈。因此,慈濟科技大學將運動課程帶進社區,讓長輩就近養成運動習慣,逐步落實「在地老化」的理想。尤其,面對熟悉的環境,還有鄰居親友「厝邊招隔壁」,社區長輩更願意投入,還能彼此互相激勵,讓運動不再是無趣又麻煩的事情。

60歲的實習運動指導員范秀珠表示,其實運動項目不難,人人都能做到,重點是要讓老人家願意動起來。但要特別注意,長輩偶爾會專心過頭,甚至忘了要呼吸換氣,必須不斷提醒他們盡力就好,免得受傷。82歲的光華社區民眾陳明發表示,雖然偶爾跟不上動作,但能和朋友聚在一起就很開心,也能堅持運動更久,完全不會想要翹課。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學院專案助理連柏勛表示,以前邀請社區長輩來學校運動,難免有長輩偷懶翹課,實際上課人數往往未達10人。不過,辦在阿公阿嬤可徒步前往的社區活動中心,參加意願自然就提高了,光是宜昌社區就有40人來運動,效果非常好。70歲的宜昌社區民眾鄭喬茵表示,大家都住在活動中心附近,來往非常方便,鄰居之間還會互相提醒要來上課,有伴就更喜歡來運動了。

光華社區長輩跟著實習運動指導員一起活動身體。
光華社區長輩跟著實習運動指導員一起活動身體。

學校與社區合作 落實大學的社會責任

慈濟科技大學全人教育中心主任楊翼風表示,銀髮族體適能的種子教師課程會定期舉辦,課程內容相當豐富,期待更多志工參與。如果實施的效果不錯,未來希望能將此模式複製到其他地區。讓學校作為人才培育的基地,與社區合作長者健康促進方案,落實大學的社會責任。

左圖:宜昌社區長輩體驗柔力球。右圖:實習運動指導員得先經過十二週課程,建立正確的運動觀念。
左圖:宜昌社區長輩體驗柔力球。右圖:實習運動指導員得先經過十二週課程,建立正確的運動觀念。

(撰文/徐瑩芷、攝影/徐瑩芷、王上秦、林冠羽、全人教育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