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臉盆裡應訊的男孩〉吸毒,一輩子痛苦的代價

作者:戴志揚(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Photo By:<a href="https://pixabay.com/"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pixabay;elm:context_link;itc:0;sec:content-canvas" class="link ">pixabay</a>
Photo By:pixabay

文章開始之前,先來給大家一個震撼教育,請仔細看清楚後再好好思考。

1、內政部警政署統計,〈104-106年)查獲青少年吸毒人數分別為9,661人、9,583人、9,558人。

2、從12到17歲的青少年吸毒人數比10年〈97年〉前暴增10倍。

看到這數字後,分享個親眼目睹的故事,故事的開始,就從那個蜷縮著枯瘦身軀,坐在一個粉紅色臉盆上,難堪羞澀的臉龐,與稚嫩的背影說起。

幾年前,在一個晚餐過後,我在警局辦公室內寫稿,偵查隊辦公室內只剩幾位還在值班的刑警埋首處理公文的身影。這時我聽到一個聲音,「小戴,等下我傳了一個毒品人口做筆錄,你注意一下,很特別。」一位刑警小聲喚我。

約莫半個多小時後,一對看起來和我年紀差不多的年輕父母進到辦公室,父親手上拿著一個紅色大臉盤,身後跟著一位臉龐消瘦無神,長滿痘痘貌似高中生的男孩,依我經驗,長滿一臉毒瘡,這男孩肯定是毒蟲。

父親表明來意,就將臉盆放置在椅子上,穿短褲的男孩就一屁股的坐進臉盆,在刑警旁製作筆錄。這個怪異的行為與姿勢吸引我的目光,辦公室內的人也偷偷投以不可置信眼神,大家都想看看他到底要變啥把戲。

幾分鐘後,我聞到一股帶有酸臭的尿騷味從青少年身後傳來,男孩面無表情,似乎已習慣大家異樣的神情,把整個臉埋在臂彎,蜷曲的低著頭。他的父母也無神的坐在一旁,從表情看出絕望與無助。

不到一小時,父母至少起身超過十次重複一個特定動作,拿張塑膠布,一條大毛巾鋪在椅墊,快速將臉盆端到廁所將尿液倒掉,再速速塞回男孩屁股下方。

原因是,這位男孩因吸毒過量,導致膀胱萎縮,隨時隨地都在排尿,紙尿褲花費已經讓父母無法負擔,平時只好用臉盆去接尿。

這不是危言聳聽,但「包尿布青少年」的例子,確實已經漸漸在社會爭發酵。我看過不下數10個例子,甚至有人因為必須整天坐在馬桶上無法過正常生活,或包尿布導致異樣眼光,最後因抑鬱而選擇離開人世。

我並非製造恐慌,不過天天在警局內,看到各種真實且令人心碎的案例,已經成了生活日常,我只想讓大家知道毒品在青少年間遭到濫用,早已失控狀況以及毒害的殘酷。

正常的孩子,未必不會碰毒;偏差的孩子,也未必會碰毒。但經過多年,警政、衛福單位分析上萬名青少年案例,首次碰毒的動機,全集中在「好奇」、「義氣」。我相當的認同。

青春期是人生探索的階段,每位青少年都渴望生活中各種刺激。但會踏出「好奇」第一步的,大多是家庭親子疏離、對生活沒目標、對未來沒想法,或始終被家長及師長蓋上「低成就」的那一位。

孩子會好奇,代表缺乏警覺性與認知;孩子想講義氣,代表他缺乏自信、安全感與家庭、同儕認同。在這種狀況下,自覺「試一次不會上癮」,或是「同學敢我也敢」、「大家都說我很差,乾脆自我放逐一下」來爭取認同。

是的,問題就在於「疏離感」。當家庭與親子關係疏離,讓孩子轉向在誘惑四起的花花世界中尋求存在感那一刻起,就是接近毒害的起源。

暑假前,有幾位朋友憂心匆匆的跑來問我同一個問題,「小戴,你跑社會新聞那麼久,警界也熟,聽說我家孩子要上的國中有學生吸毒被抓過,你打聽一下那間學校是不是很亂?如果真的是這樣,我要讓小孩去讀私校?」

十幾年來,同樣的問題我早已被問過不下百次,我不會安慰這些徬徨的家長及友人,反而都是不客氣且無情的回答,「別傻了,每間學校都一樣,別想寄望學校能百分百保護孩子,父母本身才是主導者,只要你沒去深入瞭解孩子內心、生活與交友狀況,一旦產生疏離,隨時就有機會陷入危機。」

為何我有所感?

我多年前的夢靨再起。仍記得北市警方曾破獲一個大型毒品集團,查獲一百餘名,遍佈在北市30餘個公私立大專、高中職、國中的學生吸毒且賣藥。當時各校無所不用其極的施壓警方拜託隱匿校名、刁難不配合警方繼續追查校園內共犯。為的都是一個目的,擔心「損及校譽,影響招生」。

偏偏遇上我這個硬頸記者,用隱喻的方式偷吃步半公開,結果差點引來各校聯合寄存證信函準備對我提起妨害名譽告訴。

我怒不可抑,難道校譽比孩子一生重要?為了校譽竟可消極的不配合警方查察?為了校譽而放棄仍可能身陷其中的孩子?

當我們姑且還信任學校可以保護好孩子時,原來所謂的保護,就是只顧學校面子而如此不堪。以眼不見為淨的鴕鳥心態在粉飾太平。在層層保護網失效下,孩子時時都曝露在危險當中。這時不靠自己要靠誰?

話說回來,我們也都知道要加強親子關係,要融入孩子心靈,這早已是個老梗。教養向來知易行難,但,我們本身是否真的花了時間、耐心去實踐才是重點,不管成不成功,只要孩子感受到我們永遠是一國的,就已經是最好的保護傘。

看了以上,相信每位家長都很擔憂,甚至手足無措,直覺應該要把孩子看管得更嚴格才對。

如果大家的觀念還停留在,「我不讓孩子接觸外界,一定要好好緊抱在懷中,才能真正的保護著」,那又更是大錯特錯,完全搞錯方向。

孩子會偏差,最大的成因絕對在父母

現在的父母,常常只要求孩子專注課業,卻剝奪了孩子學習為社會、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我們強迫孩子走自己設定好的路,仿效成功者的模式,壓制了他們存在的個人天賦、探索自我、融入人群的能力。我們打造的強大隔離保護傘,營造出完美的溫室,讓孩子失去自主能力以及危機意識,更在我們只知保護而不知教導下,失去勇氣而逃避畏懼挑戰。

在台灣只強調學業的環境中,陷入這種情境的青少年,很難在師長、父母面前獲得成長所需的肯定,就容易被藥物短暫的愉悅綁架。

但大家也別因負面的案例太多而過度緊張。改變自己,也會改變孩子。因為孩子變壞,和管教寬鬆一點也搭不上關係,重點在,你認真參與孩子的生活了嗎?

當大家都在擔憂孩子是否會受到誘惑時,我一點也不擔心,甚至連想都沒想過。因為我隨時讓孩子充分體驗生活中的美好良善,認知社會存在的危險、在各種活動中尋找樂趣、減少負面情緒,他忙著計畫、探索好玩的事物都來不及了,哪還有空去想別的。

我家野孩子上國中了,為了讓他能全力盡情享受孩子生涯中,最後一次完全沒壓力的暑假,我傾全力的帶著他出國,依循過去每一個暑假的模式,上山下海盡情的享受陽自然與陽光。國中的事,一切等開學了再說。

編按:

毒品都具有成癮性,對於使用者的心智與身體會造成極大的傷害,例如:腦神經受損、智力退化、肢體不協調、心臟機能受損、膀胱纖維化而需要終生包尿布或洗腎等。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而去嘗試!

更多未來Family文章>>命案現場的父母 流下的眼淚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巴菲特7歲做生意,我們小學卻還在禁帶錢
柯文哲選總統不意外 不選才奇怪
傅恆難追,瓔珞難搞,看《延禧》挑另一半
騰訊怎麼了?從亞洲第一大到市值蒸發5兆
姚文智登記參選?彷彿簽下退出政壇保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