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處馬英九基金會 違背賴總統主張

過去1周,台灣發生3件重要政治事件。

賴清德總統於520就職後首次出訪。可以理解的是,賴總統和他的團隊會希望他的訪問能夠順利,而且台灣媒體和大眾的注意力能夠每天聚焦在他訪問夏威夷、馬紹爾群島、吐瓦魯、關島和帛琉的相關報導。

然而,賴總統此行並沒有什麼「突破」。前總統蔡英文曾於2017、2019年兩次過境夏威夷;2016年蔡總統過境美國曾與眾院議長萊恩通電話。因此,賴總統此行與現任眾院議長強生及其他政治人物通話,不算是突破。而賴總統與美國前眾院議長裴洛西通話,與裴洛西2022年訪台相比,也就更不算什麼了。

另個重大新聞是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發表的爭議性貼文。在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後,民進黨團似乎將國民黨和民眾黨在立法院的行動與韓國在野黨做比擬。換言之,民進黨的貼文似乎是支持尹錫悅宣布戒嚴令。

不難理解,國民黨和民眾黨及其支持者對這篇文章非常反感。如果民進黨想了結這件事,發文者公開道歉即可,但相反地,民進黨沒有面對,只是推給小編,讓外界猜測到底是誰授意小編。

然而,對筆者來說,本周最大新聞是馬英九基金會邀訪的大陸學生代表團來訪,因成員宋思瑤的言論引發陸委會的反應。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政府將對馬英九基金會採取行政處分,因為宋思瑤使用「中國台灣」的說法「傷害了台灣人的感情,矮化了台灣,是台灣人民不能接受的。」然而陸委會的反應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馬英九基金會無法監管訪問團成員對媒體說的話。期望基金會限制言論是不合邏輯的;基金會怎能這麼做?陸委會認為馬英九基金會的工作人員真能阻止代表團成員說出他們想說的話嗎?限制言論將違反台灣對言論自由的尊重,也不利於宣揚台灣價值。另一種作法是禁止媒體向大陸代表團提問,但這會侵犯新聞自由,並引發更多爭議。

其次,大陸習慣對台灣參加國際運動比賽時用「中國台北隊」來描述。無論是大陸官方機構發言人、官媒或社群媒體的個人評論,「中國台北」都是大陸對台灣的稱呼。雖然這不是台灣在國際體育比賽中的官方名稱,但毫不奇怪,大陸人即使在訪問台灣時也是這樣描述。

第三,懲處馬英九基金會,讓人覺得陸委會很容易被一個陸客的一句話嚇到。雖然陸生團對台灣的描述受到不少媒體關注,但現實是,台灣2300萬民眾不太可能關心宋思瑤所說的話。如果陸委會對宋思瑤的回應只是「我們不同意」,情況可能會更好,而不是把陸生團對台灣隊的描述變成重大政治議題。

第四,讓陸委會顯得小氣、黨派化。如果大陸代表團到台灣是受與政府關係密切的組織邀請,其成員也說了與宋思瑤同樣的話,那麼是否也會受到懲罰?

最後,它違背了賴總統呼籲與中國對話的主張。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表示,中國應該「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在雙十國慶講話中,賴總統說,「兩岸進行健康有序的對話與交流」。對馬英九基金會實施懲罰與賴總統主張要與中國對話的呼籲並不相符。

最終如果陸委會對馬英九基金會邀請的代表團成員的一句話如此擔心,也許今後陸委會應該禁止所有來自大陸的代表團。第一個被禁止的將是來自上海的代表團,他們將於本月訪問台北,參加即將舉行的「上海—台北雙城論壇」。畢竟,那個代表團的成員也可能會用台灣人不喜歡的方式來描述台灣!(作者為美國共和黨前亞太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