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MIS-A死亡率比兒童更高!台大醫:符合「診斷123法則」盡快就醫

國內疑似出現首例MIS-A死亡的個案,因臨床表現五花八門,醫師分享「123法則」歸納診斷方法。(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確診人數逐日下降是好消息,但是確診後的2至12週可能產生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預期會陸續傳出相關的案例,要小心以對。

這個新疾病最早在2020年4月英國東南部兒科醫師發現10天內有8位兒童產生類川崎氏症候群的疾病,非常不尋常,把它定義為MIS-C,2個月以後,美國和英國的醫生陸續報導16位成人也發生類似的疾病。

與兒童相似的是,成人族群也是以非洲拉丁裔為主、通常肥胖、過往健康,年齡落在青壯年、臨床表現為高燒,1/3有口腔或是眼睛黏膜發炎,實驗室數據發炎指數上升。

與兒童不同的是,成年人病患全都有心臟症狀,包含胸痛、心律不整、或是心臟衰竭,另外成人更嚴重,約有一半的患者需要進加護病房,整體死亡率高達10%,較兒童的1-3%死亡率高出很多。

MIS-A病例報告後,為醫師帶來了更多困惑,每個人的臨床表現五花八門,從神經學的中風、幻覺、腸胃道的腹痛、腹瀉、肝炎,皮膚的紅疹、血液的血小板降低或大幅上升,新陳代謝的血糖上升酮酸中毒,肺臟的陰影或積水,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組合,找不到一個固定的臨床標準作為確診定義。

美國疾病管制局為了公共衛生調查的一致性,訂定了一個診斷標準。可惜,診斷標準就和疾病本身一樣複雜,不容易使用,我想了很久,決定使用123法則來幫大家歸納,123法則是:1個先決條件,2個必要條件,3個器官受損。

1個先決條件:必須是COVID感染過後,PCR、快篩或是抗體任一陽性都可。

2個必要條件:要發燒或猝死再加上抽血有發炎證據 (CRP、Ferritin、IL-6, PCT)。

3個器官損傷:必須包含心臟或皮膚黏膜的3個器官受損,最常見是心臟、腸胃、與神經學。

MIS-A診斷必須包含心臟或皮膚黏膜的3個器官受損,最常見是心臟、腸胃、與神經學。(圖片來源/李建璋醫師臉書)

民眾可以更簡化,COVID過後,突發高燒,就要就醫檢查。只有不到一半的民眾會眼睛發紅或是皮膚紅疹,但如果發生,會是非常特異的症狀,所以家人同事可以幫忙注意。

不到一半的民眾會眼睛發紅或是皮膚紅疹,但如果發生,會是非常特異的症狀。(圖片來源/李建璋醫師臉書)

早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球蛋白合併抗血栓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所以民眾有懷疑的症狀,趕快就醫,才不會耽誤到病情。

本文授權轉載自李建璋臉書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疫情暴衝壓力大 第一線護理師心聲:很多民眾直衝醫院 是因為政府1922打不通.....
鐵飯碗砸了... 中國公務員爆史上最大減薪潮 廣東約3成、上海幅度最大減4成
財富必修課》價值投資信奉者的盛會 一場波克夏股東會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