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日本樹蛙」 以叫聲識新種 太田樹蛙報到

「我不是日本樹蛙」 以叫聲識新種 太田樹蛙報到

建立於 2017/09/20 上稿編輯: CLiao 本報2017年9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蛙迷注意,你以為的日本樹蛙可能不是日本樹蛙。台師大研究團隊透過外觀、聲音以及行為表現,找到一群過去可能以為是日本樹蛙的族群,透過DNA鑑定,獨立出不同族群,並命名發表為新種「太田樹蛙」。分辨日本樹蛙與太田樹蛙時,記得停看聽仔細分辨!

我不是日本樹蛙! 叫聲就是不一樣

春夏之際,日本樹蛙大量出現於溪流周邊,因其細碎如蟲鳴的叫聲,讓大多數人錯過駐足聆聽的機會,也忽略了在叫聲中隱藏著的分類學訊息。

「居住在台灣西北部地區的日本樹蛙只會發出宛如微細而規則的蟲鳴聲。但是東部和南部的樹蛙卻可發出另一種高低起伏、強弱參雜的曲調。」這段描述揭開了在日本樹蛙這個龐大族群下隱藏的可能性。

台師大生科系師生王盈涵、蕭郁薇、林思民等人所組成的研究團隊,透過遺傳、形態、叫聲、和行為反應,從過去大家熟知的「日本樹蛙」獨立出台灣新種樹蛙;其中,叫聲差異和行為反應的實驗,證實兩個物種可以辨識彼此的叫聲。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 外觀和日本樹蛙神似,原來是山寨版!現在研究團隊為牠命名為「太田樹蛙」。攝影:曹家銘;台灣師範大學提供 我才是正宗的日本樹蛙喔!攝影:梁彧禎;台灣師範大學提供 以鳴叫聲找出隱藏種 回播證實彼此早已不相認

研究團隊指出,鳴叫聲是蛙類求偶時吸引母蛙最重要的工具,同時也是蛙種彼此判斷同類的依據。然而,台灣對蛙類聲學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很多發表新種的論文都會討論遺傳(DNA)和形態,較少討論叫聲,討論行為反應的實驗更是罕見。

日本樹蛙是台灣溪流環境中最常見的蛙種,只要有乾淨的溪流,就有日本樹蛙的蹤跡。只是這個龐大的族群中是否有「隱藏種」呢?

「隱藏種」是指外觀非常相近,過去未經鑑定的種類。由於人類高度仰賴視覺,鑑定物種通常以外觀作為首要依據,但有許多物種則透過不同訊號溝通,由此分辨族群異同,例如聲音(包含超音波)、氣味或費洛蒙、紫外線反射、電波或震幅;兩年前從台灣鈍頭蛇獨立出來的「泰雅鈍頭蛇」,則是從牙齒與食性發現其差異。

日本樹蛙從遺傳上來看,從宜蘭縣往西,台灣的西北部平原一直到雲林以北,原則上都是「正宗」的日本樹蛙。但花東地區和台灣南部的樹蛙,在遺傳上與前者差距多達16%以上,極可能是另外一個尚未被科學描述的新物種。

5年前,透過特生中心研究人員林彥博、科博館曾惠芸和師大研究團隊三方合作,即指出分類上所存在的明顯差異,卻缺乏聲音和行為的資料,遲遲未有分類學上的定論。

直到台大生科所研究生王盈涵利用錄音方法檢測新種樹蛙的叫聲,進而發現叫聲是分辨這兩種樹蛙的關鍵秘密。 聲紋發現兩者的差異。圖片來源:台灣師範大學

那麼,兩種青蛙是否會辨認彼此的叫聲?目前仍就讀於師大碩士班的蕭郁薇,利用過去兩年暑假的回播實驗,測試日本樹蛙和太田樹蛙對彼此聲音的判別能力。

結果與預期相同。無論日本樹蛙或太田樹蛙,對「同種」的叫聲反應最劇烈,而對「異種」的叫聲無動於衷。顯示牠們不僅在叫聲上有所區隔,在行為反應上也能判斷彼此叫聲的差異。這個實驗,也成為這個新種強而有力的證據。 以otai命名表彰太田英利 台灣原生蛙再添一種

太田樹蛙學名Buergeria otai來自東亞地區兩爬權威太田英利教授(Dr. Hidetoshi Ota),表彰其對台灣的貢獻,他在1980~2000年間,對台灣及東亞的兩棲爬行動物的分類有重大貢獻,釐清許多過去分類學上的疑問,包括探討日本樹蛙分類、太田樹蛙早期的DNA鑑定工作等,並發表牧氏攀蜥、呂氏攀蜥等多種臺灣特有的兩棲爬行動物;他更於20年前就催生台日國際合作研究,至今仍活躍於台灣的田野。

太田樹蛙喜歡棲息在乾淨的溪流周邊,目前在花東地區和台灣的南部有著極為龐大的族群數量,幾乎一年四季都會看到牠的行蹤。牠與日本樹蛙除了粒線體序列差距外,外觀上仍有細微的差異,從腹面看,腿部的花紋不同:日本樹蛙是不規則的雲狀斑,太田樹蛙是小圓點。

這個研究顯示即使在台灣這麼小的島嶼之上,生物多樣性的龐雜程度仍然被大家所低估。這項研究更將台灣原生的蛙類由31種增加為32種、樹蛙科成員由12種增加為13種。 研究團隊合影。圖片來源:台灣師範大學提供 所謂回播實驗,是利用擴音器,對著一隻野外的青蛙播放同種或異種的叫聲各一分鐘,然後利用另一組麥克風側錄牠對入侵者的反應。當野外的公樹蛙碰到入侵者的時候,會發出回應的短鳴叫作為反擊。研究團隊計算反擊數量和積極程度,得知各隻青蛙到底對哪一種聲音的反應最劇烈。 參考資料

- Acoustic differentiation and behavioral response reveals cryptic species within Buergeria treefrogs (Anura, Rhacophoridae) from Taiwan Wang YH, Hsiao YW, Lee KH, Tseng HY, Lin YP, et al. (2017) Acoustic differentiation and behavioral response reveals cryptic species within Buergeria treefrogs (Anura, Rhacophoridae) from Taiwan. PLOS ONE 12(9): e0184005.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相關文章 以保育為名 中資要助寮國蓋「亞洲象繁殖中心」 推大象表演吸客 2017/09/21 45年來首次 雪豹從瀕危名單降級 族群仍「易危」 2017/09/19 207376 [nothing_1] 彰化近25年首次發現石虎 卻是路殺通報 2017/09/18 207368 [nothing_1] 首次拍到片 超罕見白色長頸鹿現身肯亞 2017/09/17 207343 [nothing_1] 日落而作 東非象躲盜獵逆轉天性改夜行 2017/09/14 207339 [nothing_1] 黃瘋蟻肆虐 墾丁陸蟹大浩劫 2017/09/14 物種保育台灣新聞樹蛙蛙類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畢竟是人的社會,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與貓先生、龜小姐,微曦中閱讀,斗室中寫作。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