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打瞌睡,但實際上到底是發生了什麼?
如果每天早上在鬧鐘叫醒你時經常伸手去按貪睡按鈕,你不是唯一的一個:一項新研究發現,57% 的成年人習慣性的躺在床上,直到第二次(或第三次、第四次)鬧鐘再響起。
無處不在的貪睡按鈕證明了它的受歡迎程度——你很難找到一個沒有貪睡按鈕的手機應用程序或鬧鐘——儘管專家們多次警告說貪睡對我們有害。
睡眠科學家認為,從理論上來說,鬧鐘可能會打斷我們的睡眠週期,讓我們更難醒來。在半睡半醒之間,貪睡按鈕看起來從來如此的誘人,但是再將鬧鐘多靜音幾分鐘只會讓我們的身體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但它又會再次被打斷。
儘管人們對打瞌睡有這樣的消極態度,但關於其影響的證明數據卻很少,我們對這個話題的了解大多是從與睡眠或壓力相關的行為研究中推斷出來的。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史蒂芬馬丁利說:「醫療機構普遍反對使用打瞌睡,但當我們去查看現有的證明數據時,卻發現沒有。我們現在有的數據可以證明它有多普遍——而且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這項涉及 450 名成年人的研究利用了每日睡眠調查和可穿戴設備記錄的數據,發現女性打瞌睡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50%。與此同時,習慣打瞌睡的人在白天比自稱不打瞌睡的人走的步數要少,而且睡眠模式顯示出更多睡眠障礙的跡象。
睡眠偏好也被考慮在內。夜貓子被發現會更頻繁地使用貪睡按鈕,並且普遍的報告說他們更疲憊。因此年輕人也更有可能經常打瞌睡。
所有這些並不表明打瞌睡和熬夜或在一天中不是那麼活躍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係——但它表明,雖然打瞌睡對一個人來說感覺很好,但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就不那麼好了。正如過去的研究表明,我們每個人的睡眠都不一樣。
也許毫不奇怪的是,打瞌睡的人更有可能看到打瞌睡帶來的積極影響,例如心情更好,事後感覺更清醒——而不打瞌睡的人往往不同意這些好處是可能的。
打瞌睡的主要原因是「我無法在第一次鬧鐘響時起床」和「因為我躺在床上很舒服」,但研究人員指出,在美國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睡眠不充足,這說明,也許研究的參與者有超過一半以上是打瞌睡的主要原因。
史蒂芬馬丁利說:「至關重要的是,這些統計數據僅代表一小部分人,這些人在睡眠習慣方面可能處於最佳位置。」
「我們不了解青少年、低收入家庭或任何在歷史上比本研究的受訪者更缺乏睡眠的人群。」
該研究背後的團隊沒有說打瞌睡對我們是好是壞,而是強調任何形式的喚醒對我們的整體健康都不太可能有好處。
換句話說,更多的睡眠才是解決之道,而不是少按一下貪睡按鈕——睡眠時間要適當,有規律的睡眠,而且要盡可能的寧靜和不受干擾。
至於打瞌睡,研究人員希望在了解隊更大的人群之影響其更詳細的研究,不僅要了解按下貪睡按鈕的潛在負面影響,還要了解一些正面的因素。
史蒂芬馬丁利說:「如果你打瞌睡,在上班開車的時候,你會更加的警覺,那可能是一種好處和有用的方法;但如果是減少了對咖啡因的依賴,那更是另一個好處。」
「這並不都是壞事——類似於壓力。有些壓力是好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有戰鬥或逃跑的反應。它有時間和地點,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按下貪睡按鈕實際上是有益的。」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https://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Nield,D., (2022,Nov 8). Most of Us Hit Snooze. But What Is It Actually Doing to Us?. ScienceAlert
Mattingly, S. M., Martinez, G., Young, J., Cain, M. K., & Striegel, A. (2022). Snoozing: an examination of a common method of waking. Sleep, 45(10). https://doi.org/10.1093/sleep/zsac184
圖片來源:https://www.sciencealert.com/most-of-us-hit-snooze-but-what-is-it-actually-doing-to-us(圖:deteetarkan/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