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跟著台積電風光!」二線晶圓代工無懼2023年產能過剩 成熟製程稼動率100%

2023年到2024年是在半導體產業界是個充滿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時間點,這一年將陸續開出近兩年供不應求的新產能,同時也引起不少業內人士擔憂,是否新產能一開出,供需就此反轉了呢?

以成熟製程為主的力積電(6770)今日舉行法說會,受到記憶體、邏輯產品漲價效益推升,以及長約(LTA)加持下,業績大放異彩,營收207.08 億元、季增4.8%;毛利率首度突破「5字頭」來到51%、季增3個百分點;稅後純益66.22億元,季增6.8%,每股純益1.85元。單季毛利率、獲利與 EPS 同創新高。

力積電交出亮麗成績單,法人按讚,但同時也讓法人居高思危,擔憂毛利率在接下來走勢是否還能維持?對此,力積電財務長邵章榮表示,公司從在記憶體產品線在去年第四季啟動LTA,今年第一季連邏輯IC相繼啟動,只要LTA繼續執行,毛利穩定性就高,加上台幣持續貶值挹注,第二季毛利率有機會小幅成長,再加上生產效率提升,整體而言,下半年毛利率走勢只會持續強勁,優於上半年。

從產品別來看,法人預估,12吋邏輯IC毛利最高,逼近60%;記憶體則在50%之上;8吋低功率約在45%。

然而市場法則終究是由供需而定,盤點2023年到2024年將開出的產能,除了力積電銅鑼廠預計2023年開始小量投產、2024年放量;聯電亦於2月拍板在新加坡擴建22及28奈米廠,2024年底開始量產;電源管理晶片龍頭德儀(TI)去年底收購猶他州LFAB廠預期在2023年初投產,並且將在德州蓋兩座12吋晶圓廠,2025年生產。

先前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估,2022年底前全球將建設29座新晶圓廠,明年全球對半導體設備的投資接近1000億美元,這兩項數據都寫下歷史新高;外資報告也預估,晶圓代工成熟製程可能自 2023 年起恐面臨供應過剩。

大量的成熟製程在短短兩年間陸續開出,業界人士紛紛憂心「反轉點」突然出現,屆時會重蹈覆徹2018年產能過剩、致使2019年晶圓代工大廠下修資本支出、產能利用率下滑、稼動率鬆動等向下趨勢(downtrend)。

對此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表示,從產品類別,力積電著重在通訊系統為主的記憶體,以及長尾(long tail)產品和特殊應用,不僅沒有感受到市場的向下趨勢,反而自第二季起,在網通和系統等產品市場更加活絡,其中,在25奈米區塊仍無法滿足客戶需求。25奈米為力積電主力產品線之一,占比近20%,算是最大製程。呼應日前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所說「外資用電腦與手機去分析,是落後思想,強調年底前產能還是滿載,價格持穩」。

力積電產品組合多元,第一季DRAM FD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營收占比最高為 31%,HV(高壓邏輯驅動晶片)占 27%,Discrete(分離式元件)11%,PMIC(電源管理晶片)9%,利基型 DRAM 7%,CIS 6%,嵌入式邏輯產品 6%,NAND Flash 3%。

謝再居表示,目前台積電已經宣布的就有14個新廠擴建計畫,且以先進製程為主,所生產的都是大型資料晶片,例如GPU、APU等。他強調,每個大型晶片都需要數個小型晶片才能運行,至少是1:5的比例,最高可達1:8,他不認為成熟製程擴張對台積電、聯電有吸引力,然而綜觀全球擴廠計畫,只有力積電的銅鑼廠以小型晶片為主要產品,因此他不認為2023年產能擴展後,需求會因此減少。謝再居表示,只要台積電好,力積電也會跟著好。

日前甫公布營收的二線晶圓代工聯電和世界先進同要釋出正面訊息,兩公司的3月營收表現亮麗,同創歷史新高,其中,聯電第一季營收突破600億元關卡,達634.22億元,季增7.31%,年增34.66%,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的季增5%水準;世界先進第1季營收為134.92億元,季增5.92%,原訂132億至136億元的財測目標,順利達陣。

針對終端市場傳出重複下單 與需求反轉雜音,聯電表示,部份市場正經歷溫和修正,但並沒有影響整體產能利用率,仍維持100%。聯電主要成長動能來自5G、物聯網和 EV等新應用,帶動PMIC、Transceiver/Switch、OLED Driver IC 出貨量增加。而聯電位於南科12A的P5廠以28奈米為主,為新產能主力,有助ASP提升。然而在近期終端需求出現雜音下,法人仍然給予保守中立看法。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晶片股目標價下修!分析師:發現訂單遭砍的鐵證,半導體業疑進入衰退期
相關報導》 上海要封城1個月?專家估燒掉1.3兆 恐成台灣半導體斷鏈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