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過無數次「台灣自古屬於中國」,但從歷史文獻來看顯然並非如此

文:陳昱辰(現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雙主修歷史學系)

「台灣是中國神聖而不可分割的領土」、「台灣自古屬於中國」這些話對多數台灣人而言,一定不陌生。每當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有重大躍進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外交部、官方媒體必會重申此言。7月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更是讓中共逮到機會,以此觀點加強對台灣的認知作戰。然而,台灣真的自古屬於中國嗎?

什麼?文獻沒這麼說過!

述及「自古」,就必須進入歷史文獻的討論。對此,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在〈明清文獻中「台灣非明版圖」例證〉一文中,分別揀選了《三國志.吳書》、《隋書》、《島夷誌略》、〈東番記〉……等材料,說明台灣出現在中國史書記載的時間,並探討二者當時是否具有從屬關係。

首先,《三國志.吳書》記載孫權派兵「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此處的「夷洲」一說琉球,一說台灣。假設「夷洲」是台灣,本段記述也只能顯示三國時期曾有中國軍隊到過台灣,不能直接推導二者的從屬關係,畢竟史書內容未見中國治權在台展現。

年代稍晚的《隋書》也記錄過可能是台灣的島嶼—流求國。內容提到,流求國是有土著居住的海島,水路航程5天。隋煬帝曾命人探尋風土異俗,而後更派兵擊之,俘虜數千人。假設「流求國」確是台灣,隋朝派人尋訪異俗的行為,幾乎昭示台灣非「自古」屬於中國,否則何須幾番探訪?再者,隋軍出兵、俘虜土著的行為,只是表示中國軍隊曾觸及台灣,以此主張「台灣自古屬於中國」實屬武斷。

在為數不少的史籍中,較具重大意義的或許是元朝汪大淵所著的《島夷誌略》。該書指出,「琉球」山林環抱,距離澎湖不遠,但風俗與澎湖不同。物產有沙金、黃荳、麥子、硫黃、黃蠟、鹿豹麂皮,貿易物品有土珠、瑪瑙、金珠、粗碗、瓷器,而這些物產或貿易物資多已被史籍或考古證據證實。

因此,此處的「琉球」一般被認為是台灣。不過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汪大淵一句:「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換言之,若琉球確是台灣,那麼台灣即為首個「外國」!

到了明朝,有關台灣地位的記載較先前直接得多。根據陳第在〈東番記〉的描述,東番夷人原先居住在濱海地帶,嘉靖末年移居山後「始通中國」,可推導東番原不屬於中國的事實。另外,他在〈舟師客問〉一文中,針對沈有容追擊流寇至東番做出回應,直截了當地說:「賊之所據(東番),誠非版圖」沈有容追至台灣,只是因為若不剿滅盤踞在台的流寇,版圖之內的澎湖將會面臨海防問題。

除了周婉窈教授提出的各項材料外,明末盧若騰的〈東都行.詩序〉也說道:「澎湖之東有島,前代未通中國,今謂之東番。其地之要害處,名台灣。」而沈光文在〈台灣賦〉首段則直指:「台灣遐島,……,未入九州分野,星應牛女同躔;不載中國輿圖,地與琉球接境,自有天地,生此人民」顯示台灣在明朝時,仍不被視為中國所有。

話至此處,台灣是否自古即屬於中國?答案已經昭然若揭。至少由史料看來,中國政權在清康熙23年以前,對台並無領屬之事實。

「中國需要台灣,但台灣不需要中國。」

「中國需要台灣,但台灣不需要中國。」這是2009年上映,以白色恐怖為背景的美國電影《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中,一位中華民國上將對FBI探員傑克.凱利(Jake Kelly)說的話。此言顯露出「中國」對台灣而言,僅是眾多外來政權之一,但台灣卻是「中國」最後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以電影背景來說,這裡的「中國」當然是中華民國。然而,台灣對中國政權的用途不惟如此。

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與東寧統帥劉國軒在澎湖海域爆發澎湖海戰,最終鄭氏王朝投降。施琅在〈恭陳台灣棄留疏〉寫道:「台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然其時中國之民潛至、生聚於其間者,已不下萬人。」明確向康熙皇帝表示,台灣原不屬中國版圖,在台的大量中國人是偷渡而來的。

不過,就戰略論之:「台灣、澎湖,一守兼之。」意即若將台灣收歸版圖,可用於協防澎湖,成為東南各省的海上屏障。反之,台灣利於發展轉口貿易的特性,恐將再度成為倭寇聚集之地,也等同在東南埋下禍根。

那麼現在中共執意吞掉台灣,所為何事?

1. 鞏固法統

1949年,中華民國播遷來台,中共正式成立;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共取代中華民國席位,成為中國在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不過,雖然中共目前已是國際普遍認知的「中國」,但中國素來強調政權繼承的正當性,中華民國至今仍以民主政體的形式在台澎金馬運作,對中共法統來說,可謂如鯁在喉。因此消滅中華民國、台灣,是中共鞏固法統的必要手段,其安內作用遠大於攘外。

2. 掌握談判籌碼

被譽為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TSMC)在3奈米、5奈米、7奈米晶圓製造技術上,可謂聲名在外。《金融時報》7月指出,南韓三星電子雖在2020下半年開始量產5奈米晶圓,但因良率問題影響出貨穩定度,導致大客戶高通在去年擴大與台積電的合作,而台積電則憑藉供貨穩定的特性,成為蘋果中央處理器唯一簽約製造商。

該報導也表示,根據台灣分析公司集邦科技的數據,台積電佔據了第一季度53.6%的代工市場,大幅領先排名第二的三星(16.3%)。故若中共取得對台控制權,雖不一定能完全掌控台積電,但勢必衝擊全球晶圓供應鏈,迫使各國在貿易談判中對中共讓步。

3. 突破封鎖

1950年,中共的「抗美援朝」使美國意識到共產勢力的擴張企圖,遂派第七艦隊巡航台海。韓戰結束後,為了防止亞洲的赤化,美國與中華民國在1954年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以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串起的「第一島鏈」為防,位於中點的台灣因東臨太平洋,可遠航夏威夷;西扼台灣海峽,可連絡東北亞與東南亞,更被譽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據美國《商業內幕》報導,台灣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今年全球大約已有一半的貨輪穿越台海。可見台海不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在全球經濟上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共若想突破西方的軍事或經貿封鎖,勢必要取得台海的控制權。

凝聚族群共識,這才是權威

言歸「台灣自古屬於中國」,事實上這個論述本身即具有邏輯漏洞,其一是研究場域認定問題,其二是時間區段劃分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台灣」涵蓋的範圍為何?「自古」是從何時開始斷代?箇中緣由又為何?

使用「自古」這種高模糊性的詞彙主張土地的領有,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中共是企圖利用歷史來為政治主張背書。畢竟歷史上的中國政治本非高尚之流,自秦漢以來已是區域霸權,樂於對周邊國家威逼利誘,力求「萬國來朝」,坑殺、屠城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盡顯極端霸權特徵。因此所謂「台灣自古屬於中國」不排除只是中共展現霸道的說詞,其政治意圖早已背棄歷史事實。

1997年,哈佛大學政治系教授塞謬爾.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曾在《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台灣政府的自我定位似乎從所有中國的政府出發,到一部分中國的政府,到不是中國的政府。最後這種立場,等於事實上正式宣布獨立,北京政府完全無法接受。」

然而,杭亭頓教授也表明,中共在稱霸東亞的過程中,不可能透過直接動武擴張或取得領土。台灣獨立的路線與中共制裁的方式,具體仍須觀察台灣獨立所獲得的支持度、中共內部政治問題能否順利解決,以及雙方軍力發展程度。

針對台灣地位未來的發展,周婉窈教授認為:「過去不是領土未必不可合,過去是領土也未必不可分」兩岸分合屬於重大政治議題,但也不應全然受政權鬥爭宰制。除卻政權勢力的交鋒,最重要的是在這塊土地上,人們凝聚出什麼樣的共識。認同中華民國也好,支持台灣共和國也罷,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珍惜所居住的土地、所施行的制度?願意為下一代留下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我們不能單憑語言的相同或文化的相似,來認定國家主體性。相較中共近十年來民族主義大行其道,台灣最珍貴的無形資產,就是我們致力於尊重不同的文化認同,不強迫他人轉變。此外,有別於中國古代科舉教育、歐洲中世紀經院教育,現代人文主義教育倡導獨立思考,希望學生對事物具有自己的看法,並了解問題的答案不應來自外部權威,諸如單一政治人物、政黨,甚至是神,而是應該發源於人們的內心。

鑒於這樣的社會及教育環境,無論是個人、政黨或單一族群,都不能在有關「台灣地位」的討論中,代表這塊土地上的全體人民。真正扮演權威角色的,只能是各族群凝聚而成的共識,「台灣的未來,應由2300萬人民自行決定」。

延伸閱讀
在普亭的70歲生日,回顧塑造他性格的七個關鍵時刻
心臟有時落拍、有時跳很大力?「心室早期收縮」好發於壯年族群,是否需要治療?